36h不得不BB的毛衣战-K线故事

不得不BB的毛衣战-K线故事

贸易战,最近已经被媒体狂轰滥炸,过渡渲染,但很多都属瞎BB,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忍不住也来BB几句。
先来说说钱吧,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货币。钱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它承诺了相应的购买力,如果这个承诺无法兑现,只能用来擦屁股。所以,钱不能等于财富。财富,按照亚当·斯密的说法,是通过工农业生产活动产出的可供消费的商品。或者说,财富是用钱来量化的可供消费的商品的价值。
但钱多并不等于购买力的提高,或者说不代表财富的增加,如果一个国家只是钱多而并不增加商品的产出的话。亚当·斯密就考察过西班牙,由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大量黄金从新大陆流入西班牙。当时还是铸币时代,黄金多了就等于钱多了。但西班牙国内的产出并没有增加。结果,黄金是多了,但实际购买力并没有增加,只是东西都贵了,实际生活水平不升反降。因为钱太容易得到了,只要去新大陆,就能整到金子而暴富,何苦还要搞实业种地而仅能糊口呢。
好了,我们现在来假设某国,一年可以产出100件可供消费的商品,每件用钱来计算是1块,这样就是100块。这100件商品,有的自己消费不了就多出来了,而有的还不够,另外,有的商品国内生产不了但却有需求。于是,就需要贸易,互通有无,拾遗补缺。比如总共产出的100件商品,自己用70件,出口30件,另外也进口了30件。我们假定无论进口还是出口,还是1元一件,这样,国内可供消费的商品还是100件,钱也还是100元,单价不变,仍然是一元一件。这样的话,一点问题都没有,进口多少,出口多少,完全看本国的能力,产出的多,可供交易的多,也就能进口得更多。
然而,事情如果这样简单,哪里会有什么贸易战。比如某国,生产的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低附加值的商品,数量远远超出了国内的实际需求,于是就想将这些过剩的商品输出到国际市场上去。但是,这种商品因为技术门坎低兰莉娅,国际市场上也是过剩,不好卖。怎么办?降价,何雨婷比如,产出100件,50件需要输出,但卖50元是没有人要的,国际市场上只能卖到40。怎么办?只能吃亏,随行就市卖40。我们再假定出口得的40全用来进口国内紧缺的40件商品了,这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国内市场上现在是90件商品对90块钱,虽然出口亏了点,但毕竟得到了本来国内有钱也买不到的商品。出去一船,进来一柜,所以某国拼命鼓励出口,出去的东西白菜价,进来的东西钻石价,没办法呀,只能多卖多攒钱。
现在问题来了,出口50件商品,只卖了40,但为了鼓励出口,缺口要用内销的部分来补贴,就是说,内销本来是50卖50,现在卖60,多卖的10块钱补贴给出口的那部分了。这还不算,出口换来的40块钱,只花了其中的20进口商品,比如进了20件商品。我们再来算算消失的女人,现在国内可供消费的商品是70件,钱还是100。人们常常感到奇怪兰岛物语,为什么都是在某国生产的商品,为什么在国外要比在国内便宜,原因就在这里,国内消费者在拿钱补贴国外消费者。只是这种补贴是非常隐蔽的,国内消费者是察觉不到的,它是通过税收政策偷梁换柱了,36h比如内销环节增值税17%文艺时代,而出口是免税的。
我们再反过来看看另一国,还是100件商品100块钱。他们的情况是,80件内销,20件外销,但进口了50件。结果,国内商品数变成了130件。钱呢卡西欧n1,还是100块。这怎么讲?出口20件得钱20块,进口50件只花了40块,产生贸易逆差20块,按理钱应该少了20才对呀。不过,这多花的20块人家没花又借给他了换成一张存单了,等于还在他那儿,利息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来对比下,这两国如果用钱来衡量财富,100对100,是一样的,但如果用购买力算,就不一样了,前者100块只能买到70件商品,而后者100块能买到130件。
如此,贸易战对谁有利不是一目了然么。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当一国的经济被简单地量化为产出数量,而忽视其有效和无效,而这国政权的合法性又建立在这种简单数字游戏时。
比如某国,总量是100,看起来不错,但这其中只有50是有效的,也就是国内消费者真正需要的那素芝,而剩下50是没有实际用途的。这就是经济学家们常说的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我们也经常听说调整产业结构、经济转型等等。但它们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落后的都是有势力的和掌权的,想动他们的奶酪没那么容易的,从上世界60年代就在讲“调整、巩固、充实、提高”,70年了,年年讲,但年年都是变本加厉。这不,人家供给侧是将守旧不思进取的国企卖了,而某国也打着新版供给侧和马歇尔的旗号却在搞倒退,不断地给原本要被调整掉的产能输血,而且从生蛋的鸡身上抽血。不这样不行啊,50调整掉容易,但这个缺口怎么办,如何保持经济增长,这里面只会干些粗活的人都要吃要喝的干什么去?所以,要想办法让这些无效的变成有效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输出,就是所谓的新版马歇尔,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完全是要豁出去的的样子,所以得了个大撒钱的名声。某国经济总量中可能有50%都是这些生产出来但没有人要的东西。就像二战后的美国,战时形成的巨大产能战后没有用了,需要转型一样,所以就有了马歇尔计划。无论是原版还是盗版马歇尔,其目的都是为了消化掉过剩产能,为转型铺路,以实现平稳过渡,减轻转型阵痛,或者说都是救急,根本还是要实现转型徐步高,大飞机、芯片、软件也要拼命搞,但这就要动其他国的奶酪了。贸易战也就来了。
对于另一国而言,逆差前文已经讨论过了,是占便宜的好事啊,所以,逆差只是贸易战的借口,或者说,打贸易战不是因为逆差大了,而且担心将来没有逆价占不到便宜了。怎么讲?因为一旦某国通过盗版马歇尔将过剩产能转移出去了,取得了东亚、非洲市场的控制权,就像当年的日不落帝国那样,不仅商品有了销路,而且基础工业原料也有了来源,更重要的,转型就可以既不影响旧经济的既得利益,又可以为新经济让出道路。所以,某国力推命运共同体。自由贸易说起源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崛起,但面对老牌列强的围堵,历史上就暴发过英法大海战和英西大海战欧庆春。后来,美国崛起,英国衰落,自由贸易的旗帜就轮到美国来扛了。
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由于市场上有劣币的存在,良币就逐渐退出市场而被收藏起来了。美国之所以能占到吃逆差的便宜,原因就在于其货币的购买力被公认而被其他国家收藏起来以备将来之需。比如本来美国100件商品对100块钱,但有20块被收藏了不在市场上流通了,结果市场上是100件商品对80块钱了,钱不够用了,于是,联储只能多投放20块钱来补充,以维持经济总量不降。因为经济总量是用钱计算的,虽然商品还是100件,没有降,但由于市场上钱少了,商品只能从原来的1块钱降价为0.8块了。虽然购买力没变,但却是大众和政府都无法接受的。不信,你试试看,原来你年薪1万,现在给你降到8千,但告诉你生活水平不会下降,因为东西都便宜了男国少年梦,你肯么?就是说,普通大众是不愿意看到收入减少的,即使是由于通胀钱不值钱了,也不愿意收入降低而实际购买力不减。但这100维持不了多久,就又有20块钱被收藏了,市场上又只剩下80块了,又得印钱补充市场流动性。就这样,导致恶性循环,被收藏起来的钱越来越多,比如1000了。这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这些钱一直被收藏着,就一直不会有问题,但是,一旦人们产生了美国经济要衰退的预期,美元可能成为劣币了,问题就出来了。劣币驱逐良币,人们倾向于赶紧花掉劣币,免得越来越值钱。于是,这1000块钱就涌向市场了,导致100件商品对1100块钱,物价瞬间就要暴涨10倍。
这时候,逆差就成洪水猛兽了。所以,要想继续享受逆差的好处,就必须维持良币的地位,而构成威胁的就是某国。一旦某国盗版马歇尔成功,从政治和经济上控制了中亚和非洲,Q币就成为硬通货国际化了,变身为良币而越来越多地退出市场而被收藏起来了,这势心会动摇老子吃逆差独食的地位。
所以,打贸易战,是冲着逆差的借口而来,实际上是想维持现在的秩序,老子说了算才能保持住良币的地位。WTO原来是老子搞起来了,现在老子却要退出了,反而是孙子搞上瘾了。明摆着,孙子是想走老子从前走过的路,就是从孙子到老子的路。原来孙子搞些低端的,赚的都是辛苦钱,而且是为老子赚的,所以逆差再多也不CARE,但现在孙子要打老子的主意要偷学老子的看家本领了,千人计划,2025,这不等于是要革老子的命、篡老子的位么,不仅是要赚老子的钱,而且还要赚老子赚的钱。
可以说离奇剧院,老子选择在这个时候发难,正中孙子的要害。孙子国内政治经济转型,是唱的比做的好,干的比说的少,眼睛向右而身体向左,旧经济体系已经严重饱和过剩了,新经济又在技术上受制老子。这场贸易战,对于老子而言失控的关系,损失的可能是少吃些逆差了的好处了,但对于孙子,即可能面临坚壁清野和重启炉灶。
孙子们,真的准备好了要干到底了?我是担心对外没干起来,对内却先干起来了,最后还得装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