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竹溪美丽茶叶传说故事(二) 微新闻-微竹溪
蒋多多
声明:“微竹溪”原创微信欢迎分享,严禁转载!
微竹溪投稿邮箱 3292901894@qq.com
微信广告合作:2722699 18772887158
我县位于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秦巴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产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四千年以上。关于茶的传说也有很多,追溯历史,那些美丽的故事让人赞叹不已。
茶传说四:
庐陵王获救
在茶乡汇湾,茶嫂焦李氏以茶救治卢陵王李显的故事,千百年来流传在汇湾的十里八乡。
武则天称帝后,被逐下皇帝宝座的李显被贬为卢陵王,遂被驱赶似的遣往封地房陵,限时启程到任。当时正是炎热酷暑季节,山重水复路难行。想到以前被贬、被遣的燕王李忠、永王李嶙、城阳公主和她的驸马薛罐等被贬后不是被赐死就是被诛杀的悲惨结局,李显一路之上心情坏到了极点。赤日炎炎行路的艰辛,王妃韦氏时时责怪他懦弱的冷言冷语,使他对自己的人生十分悲观。行至汇湾梅子垭,竟然中暑昏厥过去。一行人大乱,一时苦无良策。路边茅屋之中,茶嫂焦李氏见此,急忙从瓦罐中倾倒一碗酽酽的茶水端来,灌喂下去。这茶是她准备送到岭上去的,干活的丈夫一靠它解渴,二靠它防暑。奇迹出现了,李显悠悠地清醒过来。碗是土陶碗,茶是大角片,救活了日后东山再起的一代帝王。
从此,汇湾梅子茶被称为“还魂奇药”,与“还魂奇药”美名一起诞生的,还有卢陵王获救的动人故事。
茶传说五:
茶叶蛋的来历
茶叶蛋在茶乡竹溪随处可见,千家万户有做茶叶蛋的习惯。这茶叶蛋的来历,是一个发生在龙王垭的催人泪下的故事。
很早以前,龙王垭上住着母子俩。垭上有一险峻的山洞,名叫龙洞。此洞不知道多深,亦不知道形成于何时,一股清凌凌的泉水从洞中流出,大旱之年水量不减,寒冬腊月水冒热气。傍洞搭建的茅屋里,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出而出,日落而入,种茶、种粮、砍柴是儿子三宗大活计。一年四季,儿子特爱吃煮鸡蛋,但时间长了也腻味。一次便对母亲说:煮鸡蛋是好吃,就是不该有蛋腥味。母亲听了便想出一个办法:煮鸡蛋时放一把老角片茶叶。谁知这简单的一个法子,效果却是奇妙得很,不仅消除了鸡蛋的蛋腥味,而且煮出来的鸡蛋还有浓郁的茶香味。
神话般的故事在茶叶蛋诞生后发生了。茶叶蛋气味香喷喷的,有一天香味被山风吹进了龙洞。洞中竟蛰伏着无人知晓的千年雌龙。雌龙嗅着香气,来到母子俩的茅屋中,隐了身体,瞅准母亲到屋后喂鸡之机,把饭筐里当天煮的茶叶蛋一口一个全吃了。这龙颇通人性,寻思一想,不行呀,怎么没留一个蛋呢?情急之中,它下了一个龙蛋,放在筐内便赶紧回洞了。雌龙走后,母亲的儿子回来了,四处寻吃的,见常放茶叶蛋的筐内只有一个蛋,拿起来就塞进嘴里。这蛋进嘴就赤溜一下进了肚,不仅没剔出蛋壳,而且没有茶叶蛋的香味。
随后他便感到十分口渴,转身抓起葫芦瓢在缸中一瓢又一瓢地舀水喝。竟然越喝越渴,他甩了瓢爬在缸沿上喝。喝干了缸内之水又来到门前水井喝。喝干了水井之水,又跑到龙王垭下的汇湾河去喝,喝着喝着变成了一条白龙。此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滔滔的河水推拥着白龙远去。因割舍不下母亲,白龙一摇一摆一回头,一回头一停顿,一停顿就是一个深深的旋窝潭。白龙一连回了二十四次头,在汇湾河上留下了二十四个望娘潭。
母亲一直不相信儿子变龙了。煮了茶叶蛋,天天跑到汇湾河边摆上茶叶蛋,一声一声呼唤儿子回来,直到嗓子嘶哑,直到白首归西。
茶传说六:
贡茶的渊源梅子垭荼的帝王之缘源于梅子茶的形成。(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梅子垭荼的帝王之缘源于梅子茶的形成。
梅子垭早先不产茶,山坳中有户人家,主人复姓欧阳名俊,继承祖上几间茅屋和两坡山地,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自给自足。欧阳俊尤喜植树栽果,把两面山坡周围土壤贫瘠之处全部栽上梅子树。梅子熟时用来煮酒,或沽卖,或自饮,倒也清贫受用。一年春暖花开季节,梅子垭上来了位云游四方的老和尚。他登上山垭,眺望连绵起伏的群山,但见近处苍松古柏生机勃勃,远处山峦叠翠浓淡分明。春风习习吹来阵阵梅子花香,令他如醉如痴,飘飘欲仙。老和尚心旷神怡,连声赞美:“好一个人间仙境!”不觉日头西沉,望见山坳处的人家,老和尚便上前轻敲柴扉,欧阳俊闻声迎出。打量着门口鹤发童颜、慈眉善目的老和尚,欧阳俊连忙让座泡茶。欧阳俊捧给和尚的是山间采摘的老鹰茶。和尚呷了两口说:“施主这茶是山间野生老鹰茶吧?”欧阳俊道:“是”。”和尚告诉欧阳俊:“老鹰荼能够消食化积,但饮得多了会伤胃败脾。”说毕打开随身褡裢,取出一块暗绿色的东西,掰下一块要欧阳俊熬煮。待水沸稍倾,倒出两碗两人慢慢呷饮。老和尚告诉欧阳俊:“此谓饼茶,是人工种植、人工加工。常饮能够舒气和血,清心明目、消乏爽神。老纳一生无所好,唯饮茶成癖。数十年辗转劳顿,云游名山胜地,就是为了寻求珍品名茶种子。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已从南海普陀寺得到。交谈之间,几样灵性洁净的素菜便端上柴桌,欧阳俊又抱出一坛梅子酒,与长老相向对饮。饮酒间,欧阳俊得知长老法名慧隆,在雁塔寺慈恩禅院出家,时间已有百余年了。”
欧阳俊似信非信:“长老百岁高龄,仍然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容光红润,未必果有长生不老之法吗?”慧隆长老说:“唯喜饮茶。茶能清心明目,祛邪防病,延年益寿。”次日清晨,慧隆长老从褡裢里捧出一些茶子,要欧阳俊点种在向阳坡地的梅子林中,说是等到能采叶的时候再来登门,授以制茶技艺。欧阳俊听了暗思:百余岁的老人了,归天圆寂只在旦夕,茶种尚未点种,几年才能采摘啊?但嘴里却应和:“期盼长老早来,可是要早来哟!”欧阳俊按慧隆长老临别嘱咐,拣向阳坡地把茶种点在梅子林间。次年春天,梅子含苞待放之时,翠绿粉嫩的茶苗破土而出。欧阳俊适时经管,施肥、锄草、壅蔸,棵棵茶苗枝壮叶茂。转眼到第三年,茶树长到两尺高了,不见慧隆长老;第四年,茶树长到三尺高了,仍不见慧隆长老。欧阳俊暗暗担忧着:慧隆长老怕是不在人世了。一想到此,心里便酸酸的。第五年,山林里毛栗树、橡子树刚冒叶芽,山坳里冰霜还未消失,慧隆长老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梅子垭。原来,慧隆五年前离开梅子垭后,半路上听人说竟陵有个桑宁翁著述了《茶经》三卷,转身去了竟陵。桑宁翁就是后来人称“茶圣”的陆羽,楚地天门人。慧隆赶到竟陵,谁知桑宁翁几个月前去了鹿门山。赶到鹿门山,桑宁翁闭门谢客,《茶经》拒不外传。慧隆只得踅身转回竟陵,求桑宁翁的师父—积公禅师相助,借出《茶经》,日夜赶抄。光阴一晃五个春秋,想起离别梅子垭时的许诺,连忙启程,赶在开春之时来会欧阳俊。
当晚,慧隆取出《茶经》,就着如豆灯光与欧阳俊仔细研读。他们把茶的采摘、杀青、揉搓、焙炕的诀窍掌握得细致具体,把煎水冲泡、观色品味等领会得清楚明白。数天后俩人动手采茶,如法泡制。经数日忙碌,俩人制出上等绿茶数斗。慧隆长老冲泡品尝,只见盏中之茶蜷曲渐伸,碧绿渐浓轻雾袅袅,满屋请香。因茶芽在梅子花香的熏陶中生长,制出的茶幽馥芬芳,别具一格。长老回慈恩禅院时,欧阳俊将好茶一斗相送,依依惜别。此时已是唐高宗乾封年间。高宗李治带着阜后登泰山封禅,途经慈恩禅院,慧隆长老烹茶相待。高宗见慧隆长老满头银丝,须眉皆白,气宇轩昂,超凡脱俗,便问:“长老高寿?”慧隆双手合十,念声“阿弥陀佛”后回禀:“老衲虚度年华,今年一百三十七岁“。
“有何妙方如此长寿?”高宗问。“老衲出家之人,一日三餐素饭,数盏清茶而已,别无妙方。”说毕献茶。高宗揭开盏盖,一股清香扑鼻,一盏入腹,顿觉神清气爽,连声夸赞;“此茶真乃上品!产自何处?”此茶乃楚地梅子垭所产。”长老把云游名山胜地寻茶种、辗转梅子垭求宿竟陵抄写《茶经》又到梅子垭采茶炮制等细情一一禀告,高宗听了大喜说:“名山云雾育好茶!朕要下道谕旨,把梅子垭产的茶定为'贡茶',不得流入民间!”
慧隆长老忙道:“善哉,善哉!只是梅子茶园初兴,寥寥数百株,眼下产量有限,不若谕旨楚地府县派兵丁轮番上梅子垭垦种,不消三年五载,贡茶必然丰盈,万岁不尽享用!”唐高宗采纳了慧隆长老的建议,传谕府县派兵丁协助梅子垭百姓开辟茶园。自此,梅子垭茶园迅速增多,满岭皆是。高宗驾崩,中宗皇帝李显被母后武则天贬为庐陵王。李显赴任,鞍马劳願路过梅子垭忽然中暑昏厥,路旁茅屋一茶姑见此,忙以家用茶汤灌之,救了李显性命。李显见梅子垭茶有祛病驱邪(防暑)之神效,当即购上等茶一斗,差人送到长安孝敬母后。武则天饮了梅子茶,忆起随高宗登泰山封禅在慈恩禅院饮茶的香味,忙宣慧隆前来鉴别。慧隆撮茶在手,闻味沉思,喜形于色:“阿弥陀佛,正是梅子垭的珍品!”他数说道:“上乘好茶有四种香味:春茶清香,夏茶梨香,秋茶醇香,冬茶莲香,但梅子垭春茶乃吸吮了梅子花香,所以香味独特。”
女皇武则天即刻颁旨:梅子垭茶为“贡茶”。梅子茶再度被皇帝命名。光阴荏苒,斗转星移。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出家为僧时便对梅子茶欣赏备至。云游化缘去梅子垭访问过茶农,观看过茶园,留下了“万江河里水,梅子垭上茶”的赞辞。此前,他刚从紧邻梅子垭的泉溪万江河路过,在明镜般的万江河畔流连忘返。他在金陵登基后,沿袭唐朝规矩,仍定梅子垭茶为“贡茶”。
本期编辑:姚丽、余清清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微新闻 | 这些精美的茶联,带你了解竹溪茶文化!
微新闻 | 赞!这篇《竹溪茶序》,谁写的?
微新闻 | 聚焦“万里茶道”茶之旅:这些满含智慧的竹溪“茶谚”,你都听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