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红色印记-临朐文化资讯
蒋多多 沂蒙革命老区中重温入党誓词、淌水崖水库前倾听筑坝故事坚定理想信念、牛寨村铜牛路上增强自强不息建设新家园的党性修养……踏上临朐县九山镇这片红土地,每一名前来接受党性教育培训的党员干部精神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党性得到锤炼。当前,临朐县通过挖掘九山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不断深化拓展现有的党性教育基地,着力打造以红色为“一条主线”,临朐县红色教育基地、淌水崖水库、牛寨村为“三个核心点”和“N个”辅助教学点为框架的“1+3+N”党性教育路线。
红色岁月里的红色基因
九山镇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范围内。在革命战争时期,九山镇广袤的村庄里,走出了无数的革命战士,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镌刻在青山绿水间的红色基因。
1941年,为粉碎日、伪、顽对沂蒙山区的围剿,我军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坚持边沿区斗争,四旅副旅长钱钧(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率一支精干武装挺进临朐,开创沂山根据地。尽管部队遭遇多重困难,他们还是千方百计为群众医治疾病,帮助群众恢复发展生产。这支纪律严明的人民军队也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很多年轻人受此影响,纷纷参军支前。据统计,仅宋王庄村一个村,1946年就有陈兆永、宋法图、宋作木等32人踊跃参军入伍,受到时任临朐县县长高奋的表扬。他们之中有多人为国捐躯,抗日战争时期,宋法林牺牲于沂水黄山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宋金生、宋吉可、宋作义、宋吉超、宋作兴等先后牺牲。
红色精神锻造出的“淌水崖”
在九山,有一座大坝叫淌水崖。这是一座202米长、35米高的石砌拱坝,被誉为“世界石砌十连拱第一坝”;这也是一座凝聚了当地干部群众不怕困难、不畏艰苦精神的大坝。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活在弥河上游的九山人民深受洪水泛滥和干旱之苦,为使河流造福群众,当地党员干部群众战天斗地,缺少技术,就在干中学、学中干,逐步摸索;没有搅拌机械,就把沙子用水洗净,用秤把每一种混合配料称好用铁锨拌;没有起重机,就开动脑筋想办法,发明了独特的人工脚手架,把400斤的石块运到几十米高的坝上……就这样,九山的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历时六年建起了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高峡平湖”——淌水崖水库。
昔日“战场”,今日课堂。如今,淌水崖水库依然造福一方百姓,淌水崖水库纪念馆成为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一批批党员干部自觉把红色精神内化为信仰力量,他们传承了九山的红色基因,也点亮了自己“党性之光”。
新时期传承中的红色光辉
淌水崖水库建成后,返回各村的参建群众,也把水库精神带回了家。现任牛寨村党委书记于兴平就是其中之一,参建淌水崖水库那年,他只有17岁。淌水崖水库的建设深深触动了于兴平,他把家里仅有的1000元钱拿了出来,又向出嫁的女儿要了1000元,第一个捐款。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人积极响应修路号召。最终,一条蜿蜒的水泥公路打通了牛寨村与外面世界的阻隔。目前,牛寨村开发了神牛谷农家乐风景区,借助丰富的绿色资源搞起了乡村旅游,每年仅“旅游+果品”一项,就让村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
来源:临朐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