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科普研学旅行“不是游山玩水” 媒体聚焦-大自然工作坊

蒋多多| 科普研学旅行“不是游山玩水” 媒体聚焦-大自然工作坊

蒋多多
(??????)??
科普研学旅行”不是游山玩水“
微信公众号:大自然工作坊
作者:南方都市报
编辑:小坊
研学活动日益在中小学生中兴起。如何进行一场高质量的研学,行万里路如何跟读万卷书完美配合?
南方都市报近日举行了一场以中小学生科普研学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探讨如何让中小学生科普研学教育的体验及设计更具科学性、前瞻性。
专家称研学重在学不在游,更应该是一门涉及学科、思辨、社交的“自然力课程”
研讨会现场

研学旅行应涵盖求生课程

广东省特级教师、华师附中地理老师冯丹是一名“骨灰级”的研学践行者,从2004年开始带着学生户外体验式教学到如今已有13年之久。她在研讨会上分享了这些年来的户外体验,以及自己设计完善的“自然力课程”。她认为,目前国家所推行的研学旅行,跟“自然力课程”非常吻合。“自然力课程”分成三部分,包括学科类课程、思辨类课程、社交课程。而学科课程则包括天文、地理、岩石、水文、经济、求生、知识、文化等11类子课程。
思辨课程

社交课程

学科课程

研讨会上,冯丹老师特别介绍了自然力课程里面的“求生课程”。此课程要求由专业救灾资质的导师引领,以1:8师生比进行水下授课。“为什么在户外开设求生课程?为什么孩子要以迎面对抗洪水排列一个纵向队伍,俗称人肉串的形式去避险?”冯丹老师这么回答:孩子的天性喜水,溯溪是户外最常见的活动项目。但是在特定的地质结构条件下的山区里,一个不起眼的降水就有可能让某貌似普通的小河15分钟内暴涨,导致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人们被困山区或者被洪水冲走。户外课程体验最大的效果就是真实地模拟并再现情景,和纸上谈兵的区别在于充分理解危险的处境以及学会应对办法。活动和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有针对性地设计并赋予评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研学重在学不在游。
自然力求生课程

研学旅行场景构建有三要素

研学旅行可以称为“移动课堂”。那么,在这个“移动课堂”上有哪些要素是需要我们重新构建的呢?广州市越秀区博雅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主任严凯谈了自己的体会。他认为有三个要素要构建。
一是依托自然环境,达成挑战自我极限、探索人生和感悟自然,如在虎跳峡、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通过大自然渗透到自己的心灵,让到达现场的学生体会,身临其境地理解,远不像教科书那样死板。二是依托户外的装备和探险的技术,比如绳索运动攀岩和下降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三是依托人文古迹或者团队活动,达成追思人类先哲、反思个体未来和价值观的构建。最后,研学还可以依托人文古迹去达到追思人类先哲的效果,比如在中山故居、新会梁启超故居,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等,找现场的经历者或者经历者的后代来给学生讲述当年的故事,千方百计与目标场景发生连接,这是产生趣味的要件。
研学前中后要结合起来
严凯认为,所有场景构建都离不开一个核心:导师。好的导师,是研学体验价值的精髓。研学导师作为教育智慧的实践者,他们最重要的 专 长 ,是 行 动 中 求 知Kow ing- in- action,这种知识是有问题导向的,情景化的,具身的em bodied(体现、代表)。而这样的研学过程,往往就是一幕幕导师的个人经验与场景的完美融合,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命中前所未有的感知、感动和感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于青少年来说,书本上的知识停留在纸面上,很多东西走出去以后在实践中得到的感知、知识、体验肯定比只是接触书本的知识来得更加深刻、更加直接。”广州市文化学者、广州市委党校教授温朝霞博士称,研学旅行还是需要引导,出发之前给学生讲讲研学,不仅是看山水,更要告诉他们研学要达到的目的,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的思考、修养。要把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结合起来,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一边学、一边有所得,最后有提升,这样就达到了研学的目的。
研讨会成员合影

链接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家,有广州市越秀区博雅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主任严凯,广东省特级教师、执信中学语文科组长曾湖仙,广州市铁一中学心理教师、中学生领导力项目导师刘君,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丁艳华,广东省特级教师、华师附中地理老师冯丹,广东省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会员部主任王晶,广州市文化学者、广州市委党校教授温朝霞博士。
END扩展阅读
聚焦 | 新时代迎来新机遇 中国户外体验教育市场的春天来了!
- THE END -
大自然工作坊
大自然工作坊已进入中科珠江地理教育工作组,主张自然即社会,在自然中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自然力,提倡在户外自然地理教育中,通过主动设问观察法,树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意识,培养生态良知,致力于成为面向全国青少年户外地理教育第一品牌。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平台:
DAZIRANGONGZUOFANG
合作请联系:
andoer521(陈老师的微信号)
或dzrgzf@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