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管窥携程事件中审查制度的恶 来论-己南
蒋多多
携程幼儿园虐童事件发酵几日,已成为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如果以官方口径来说,这也算是舆情,既然是舆情,就要监控,甚至处理。
毋庸置疑,涉事老师及携程公司为这次事件的直接责任主体,个人以为该重罚的重罚,该重判的重判,毕竟已经涉及人身伤害,又关乎青少年儿童。
幼儿园运营主体是上海妇联下属的机构。这就比较尴尬了,本来如果妇女儿童权益受侵犯,该冲上来的就是妇联——为她们争取权益,保护他们不受伤害。但是这次加害的主体一方可以说就是妇联了,这就比较尴尬了。
这时候,作为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也是行政机构更加开放先进的地方,上海妇联官方机构发声了,微博微信上都谴责了园方,宣称处理了几个人。
但是这两份声明却似乎像是在两个不同的次元世界一样。
在微博世界,基本的舆论场是谴责,例如“强烈谴责上海妇联”,“道歉有用吗?这可是孩子一生的阴影啊”,“你们这个组织一天不塌,孩子一天不得安宁”……之类的言论占据主流。
在微信世界,似乎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例如“上海妇联积极回应,为你点赞”,“有我们娘家上海妇联的关注,相信一定会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力”……
同样的道歉内容,不同的平台,感觉身处两个中国。
但真是这样的吗?我的朋友圈也基本上被所有的妈妈刷屏,根据我的基本判断,广大母亲此时的情绪大多为深深地谴责,甚至愤怒,希望责任方被绳之于法。这个时候,远未抵达原谅责任人的地步。暴揍涉事老师基本成了共识,甚至有妈妈半开玩笑半带情绪的说:自从有了娃,就时时刻刻做好了犯罪的准备。想必妈妈们也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保护幼小是人身上动物性的体现,也是人作为社会人思索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差异呢?
审核,万恶的审核制度。
倒不是说微信公众号不能设置留言审核,但是像行政机构,公共机构,只要不违法乱纪,进行信息审查,选择性的释放信息就是恶的。
微博的评论方式设置为所有人可评论,所有人可见。博主可以删了,也可以关闭评论,但是没有预审核的基本功能。其逻辑为:所有人都可以说话,但是我可以选择删了你的话。微信就不同了,微信设置的基准是所有留言都需要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逻辑是:所有人的话都不能公开,除非我同意。
微博只能删除自己不想看见的,微信选择只呈现我想让你看见的。
如果理解了这个,就不难明白上海妇联同样的信息,为什么在两个平台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舆论印象。
在所谓舆情应对过程中,微信下留言的,常常是有组织的状态。上海女性文章下的评论大抵如此。
这个情况各地大同小异,无论是大家熟悉的五毛,还是近年开始流行的网评员,干的都是这样的勾搭。
五毛像是街头的小混混,最多就是拿钱办事,要么仍屎包把人弄臭,要么送牌匾给人贴金,他们最想拥有的,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生杀大权,一条新闻要是随便就能删了,还何必找500人在下面评论洗地。而这样的权力网评队伍却有,一些地方的网评员不好好领会十九大精神,不加强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静干些下三滥的事情。不仅删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还在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下面营造万众支持的假象。迷惑群众,也迷惑见识短的领导。
对个人没有成见,只是对这种行为表示不认同。我也曾经因表扬了西安新的主政领导而得见一小时100余条热情评论的“盛况”,想了想,独断了一把,让他们就留在后台了(以为,个人平台筛选留言不妥,公共平台审查留言不对,或许与个人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辩证关系类似)。也曾因写了一篇环保的文字,被集中举报。
所以说,广大人们群众也应该擦亮自己的眼睛,坚定自己的观点,不要被轻易带节奏。
这篇文章,如果有盆友要说什么,我定当扶你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