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第六章: 司礼监批红的由来 佞骨忠魂-墨迹流痕

蒋多多| 第六章: 司礼监批红的由来 佞骨忠魂-墨迹流痕

蒋多多

第六章
前文说到李太后看了张居正关于核定宗室的年奉的奏章,喜笑颜开。冯保在一旁也看到的奏章的内容心里也不禁叫好,他朝张居正使了个颜色,示意他的想法甚妙。张居正用眼角的余光看到了冯保使眼色,不禁心里大喜。李太后放下奏折说道:“现如今,各地的藩王都要上奏请求陛下予以赐名,这年奉之事也正好如此作文章。如张师傅所言,朝廷一旦赐名给藩王,就会造册登记,如是,年奉就会按照册本所记来核算发放。可倘若,朝廷不予赐名,那年奉的数自然会少些许,想来这些个藩王整日在地方作威作福,兼并良田也不是一两日了,就算是朝廷今年少给他们五成的年奉,他们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张先生确实良谋啊!”按理来说,这朝廷一切大小事务本应该是皇帝一人做主,正所谓“国不可以一日无君”的古训也正由此而来。可现如今万历皇帝还小,不能理政,于是就有了外廷的事务有张居正首辅代理,内廷的事务由东厂提督兼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代理。虽说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位时废除了宰相一职,将“君明则国兴,君昏则国衰”发挥到了极致,可成祖皇帝又组织了内阁,之后议政权则分给内阁,而行政权则分给六部,六部下又有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如此内阁职能与原本的宰相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权利还要大于宰相。再后来的宣宗皇帝就思考着如何才能够制约内阁这帮文官,才有了设置“内书堂”允许宦官参政的事情。如此,就形成了皇帝居中调停,内外廷平衡的局面。内外廷的机构设置从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那如何来相互制衡呢?原来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主要体现在两者的机构职能上,这就要说说内庭的司礼监和外廷的内阁之间的关系。司礼监的职能有三个:一是批答奏章即“批红”,传宣谕旨;二是总管有关宦官事务;三是兼顾其他重要官职,如东厂的提督等。而内阁的主要职能是议政权,内阁大臣将自己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群臣的“奏章”经内阁大臣的审议,进而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内阁大臣要把“票拟”呈给皇帝批阅。“票拟”只有经过皇帝的“批红”才能转换为具体可行的政策。但是皇帝往往只批几本,大多数是要司礼监代为批阅。于是,内阁和司礼监之间便起到了相互制衡的作用。内阁有议政权,但是却没有决策权,司礼监有决策权但是却没有议政权。在地方上,巡抚和太守等治理一方,几乎地方所有事务都由其决定,但是宦官在地方也派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监督地方政府。巡抚有独立的行政和一定地方事务的决策权,但是却不得不接受守备太监的监督。而守备太监只有地方的监督权却没有地方的政策的行使和决策权。如此两者的相互制约才能保证的皇帝的最终决策地位。可这一局面被高拱打破了,他和陈洪的联手实际上已然把皇帝架空了,张居正和冯保赶走了高拱和陈洪,便依样画葫芦,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冯保自是个识趣的人,虽说他现在在太监当中位高权重,可他知道,这些个的前提,必是张居正能够镇的住外廷,同时笼络好这位李太后,毕竟皇帝都听李太后的,胳膊还能拧过大腿不成?李太后看了看万历皇帝,又转过来看着张居正:“张师傅对于赈灾之事,可有奏请,也一并拿去让司礼监批红了罢?”张居正沉思片刻,从袖口拿出另一封奏折,递给李太后,说道:“这是河北道监察御史袁可立弹劾肃宁县令张国宁贪墨赈灾粮款的奏章,请太后过目。”其实这件事,张居正早已查明,并通过内阁将处理意见递交给了司礼监,冯保知道是张大人的意思,自然不敢怠慢,当天就批了红,遂令锦衣卫拿着驾贴赶往肃宁县拿人,此时,怕是人都已经快到京城了。李太后摆了摆手,说道:“如今皇帝年幼,先帝将这大明江山丢给我们孤儿寡母,如今也只能烦请张师傅多多费心,这奏疏就不看了,你且把内阁票拟的结果拿去让司礼监批红罢。”她顿了顿接着说:“张师傅可以挑拣一些朝中事务,多给皇帝讲解一番,也算是为将来亲政做个准备。”张居正低头应喏,随后就退出殿去。张居正走了没多久,冯保也跟李太后说有事要处理,也便退出殿去。刚行至午门内墙下,张居正早已在这等着了。冯保先说:“这张国宁押送进京,张大人是要怎样处理?”张居正回答道:“贪赃枉法一百二十贯以上者,绞!”冯保咬紧牙关,眉头紧皱,吸了一口凉气“唏……”。张居正笑了笑,“冯公公,不必着急,想是吏科都给事中陈与郊早与公公请过此事了?”冯保不敢隐瞒,便承认了。张居正见冯保认下此事,也无可奈何,毕竟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便继续说道:“如此,杖二十,徒一年如何?”冯保赶紧答道:“应当罢官夺职,再杖二十,徒一年。”张居正回:“也罢。”说罢转身走了。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