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石家庄市博物馆:“丝中之圣”缂丝艺术作品展 资讯-文博考研考证网

蒋多多| 石家庄市博物馆:“丝中之圣”缂丝艺术作品展 资讯-文博考研考证网

蒋多多文博资讯

时间:3月9日至3月30日(9:00—11:30,14:00—17:00)
免费参观,开放时间每天9:00~11:30、14:00~17:00。
先看展品
或雅致或奢华,美在千变万化
走进展厅,从蚕茧拼成的“缂”字开始,就觉得眼睛不够用了。
展柜里摆着文武官员的官袍补子,纹样精美繁复。墙上挂着各种花鸟山石图,这一幅兰叶薇蕤、舞蝶蹁跹,像设色清雅的水墨画;那一幅荷花娇嫩、金蕊绚烂,像柔和亮丽的粉彩画。还有大朵大朵盛开的红、白、粉、紫的牡丹,依石而生,蝴蝶穿梭花间,鸣禽栖于石上,一副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玉兰花开冰清玉洁;仙鹤献寿福泽绵长;一只抱树的熊猫,毛茸茸的质感仿佛活的一样。缂丝唐卡绿度母,天衣重裙,宝相庄严,融合了缂丝所有技法织成,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宋代沈子蕃《梅花寒鹊图轴》的复制品(原件藏于故宫),寒梅古树造型奇特,鸟羽肌理细致有力,是绘画与织造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
现场还有不少复缂名家画作的作品,巨幅缂丝屏风以中央美院教授黄显隆的《国色天香》为底稿,层次清晰,磅礴大气;兰花团扇复制了北京服装学院教授高良的画,画面简洁,韵味绵长;80后设计师设计的水墨山水,居然织出了群山在云雾间若隐若现的缥缈感。
不知为什么,大部分缂丝作品都没有署名,只有少数几幅可以确定作者。比如王氏缂丝第五代传人王嘉良的《麻姑献寿》,在右下角缂织了一方“王嘉良”的小印。他的儿子、“曾在故宫修文物”的王建江是王氏缂丝第六代传人,现场展出的清顺治帝八宝祥云龙袍复制品,是他带领众弟子花了三年时间织成的。龙袍整体色调石青色,一共复制了两件,另一件被故宫收藏。
王建江的弟弟王昌江历时一年完成的《中山松醪赋》,是一幅缂丝书法作品,使用了水墨缂法、缂丝晕色法表现笔锋的变换。现身《国家宝藏》讲述《莲塘乳鸭图》今生故事的缂丝大师马惠娟,也有一幅《富贵牡丹》展出。
此外,茶盏包、书衣、钱包、服装等一系列实用型缂丝文创作品,让皇家御用、尊贵无比的缂丝,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
据介绍,石家庄市博物馆是这场缂丝盛宴的第一站,接下来今年还会在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展出8场。
再了解一下缂丝的前世今生
缂丝起源于河北定州,距今2500多年
看了这么多,你一定很好奇缂丝是怎么织出来的。别着急,主办方准备了大量图文结合的资料,详细介绍缂丝的前世今生。
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但作为河北人一定会觉得很自豪。缂丝起源于西汉时期的河北定州,距今2500多年了。定州汉中山王墓地考古发现,汉代时期就有毛、丝麻的平纹织物,这是缂丝的雏形。后来蚕桑技术普及,缂毛就演化成缂丝。
印象里,好像南方的丝织业更发达,但实际上,滹沱河畔自古“饶有丝帛”,是中国蚕桑丝织发祥地之一。隋唐时期,定州是全国著名的丝绸集中产地。唐朝天宝年间,河北道博陵郡(定州)丝纺织品贡赋占了全国的近一半。
从西汉到北宋,古丝路上最精美的绫罗绸缎产于定州,这种精美绝伦的纺织品叫定州缂丝。宋朝时期,定州缂丝工艺发展到最辉煌的时期,家家有织机,户户有匠师,定州沈子蕃是当时最有名的缂丝艺人。
跟刺绣不一样,缂丝是织出来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缂丝跟刺绣一样,后来才知道它的图案是直接织出来的。
怎么织?理论很简单:素色生蚕丝作经线,彩色熟蚕丝作纬线,艺人缂织时以数十个装有各色纬线的竹梭和木梳形小拨子,按照预先设计勾绘在经面上的图案轮廓,不断地变换梭子来回穿梭织纬,分块缂织,这就是所谓的“通经断纬”。这样织出来的图案,正反面一样,只是方向相反。
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需要经过选稿、配线、描稿、穿筘、牵经、嵌轴、梳经面、拦经面、挑交、打翻头、绘样、摇线、缂织、下机、修毛头、装裱,共计16道工序。这只是丝线完成之后的步骤,从蚕丝到丝线还有很多工序呢。除了蚕丝,有些特殊作品也会用金银丝、羊毛及孔雀绒羽作为纬线。那幅毛茸茸的缂丝熊猫,应该是用羊毛作纬线。
“缂丝=光阴”,一个脚趾就织了两天
唐代诗人王贞白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劝世明言,丝织品界也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缂丝与时间的缘分还真是难解难分。
首先,缂丝制作非常耗时,“妇人一衣,终岁方就”。本次展览中,辅助观众解读的作品标签上,就标注了用时多少。一般纹样简单、30厘米左右的缂丝作品要一个多月,纹样复杂的两三个月不等。70厘米左右的作品,基本上都要一年左右。缂丝唐卡绿度母尺幅不大,但图案极为复杂,用了30个月才完成。尺幅超大的《国色天香》,由三个师傅织了两年。
现场还有一幅未完成的“千手观音”,一年多只织了四分之一左右,全部完成估计要用四年。因为这部作品特别多地方要用渐变色,得把丝线劈成好几股来织,听说一个小小的脚趾就织了两天。这也是现场最薄的作品,最厚的地方就半根线。
难怪宋徽宗赵佶作诗称赞缂丝:“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这么复杂织就的缂丝也“驻颜有术”,能够千年不坏,目前出土的最早的缂丝实物是唐代的。一方面因为丝线本身质地坚韧,另外也跟缂丝“挑经显纬”的织法有关,这样不会破坏丝线本身的结构。
还能近距离观摩
织机搬进展厅,现场织给你看
如果只凭以上介绍不能让你深入地理解缂丝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就来现场吧,主办方把织机搬进了展厅,每天都有工作人员现场织作。你会看到,不大的织机上装着细密的丝线,一厘米约有24-28根,一幅30厘米左右的作品要用上千根蚕丝。缂丝艺人时而用小拨子梳理丝线,时而挑起一根线,用梭子牵引的彩色纬线穿过。
现场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几架迷你小织机,可以亲自体验一下挑交、落经线、打翻头、平缂等技艺。
此外,纺线车、梭子(大中小)、拨子、翻头板、竹筘、穿筘刀、砚台、勾线笔等工具,生蚕丝、熟蚕丝、金丝、银丝、孔雀羽、蚕茧等原料也有展出。看,为了让大家了解缂丝,主办方真是费尽了心思。所以有空来看看吧,辜负了这番心思倒是其次,错过了这个机会我怕你会后悔。
来源:河北青年报
北京式古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北京式古堂教育·文博考研考证网
文博考研路上,有我一路相随!
更多2018文博考研复试和2019年文博复试资料:
关注微信公众号:wbkykzwQQ:1508389382
文博考研考证网客服微信号:wbkykzkf
新浪微博:文物博物馆硕士考研培训
文博考研专业课辅导:
腾讯课堂网络视频直播课程/面授课程/录音视频课程
(已录制好)
2018文博考研专业课笔记、真题
淘宝网首页 搜店铺文博考研考证网
咨询电话:
400-080-1992136-7104-9486
通讯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天华大街9号珺悦国际大厦5号楼804室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