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盘点建盏款识,看看你认识几个? 重磅-建阳建盏

蒋多多| 盘点建盏款识,看看你认识几个? 重磅-建阳建盏

蒋多多▲宋「進琖」款标本
建盏向来以多变闻名,不仅釉色多变、纹饰多变,款识也种类繁多。据考证,建窑出土的标本与整器中,共发现五百多种款识,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各类窑系中,款识最为丰富的窑口之一。
建盏的款识主要分布于盏底,故下文主要介绍底款。此外,出土的垫饼中也发现大量款识(垫饼为匣钵装烧时垫在盏坯底部的道具,在高温烧制中会逐渐变软,带阴文款识的盏坯因重力下沉,将底款印在垫饼之上,于是垫饼便呈现阳文反字),还有少量款识刻划在匣钵、修刀等工具上。
款识对于建盏的鉴赏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之前建盏君介绍了最受关注的「供御」款建盏[关注建盏公众号 (微信号:jianzhanwenhua),回复「4」即可查阅],对于其他款识仅一笔带过,本篇将如约展开详述之。

▲宋「甲子岁造」修刀
一、建盏款识的分类与用途
1.文字类
1)贡品款
贡品款即专为进贡所烧制的建盏之底款。建窑作为民窑,性质与被官府垄断的官窑不同,是因为产品质量精良而被列入贡品生产窑口的,属于「有命则贡,无命则止」的类型,所以已知产品中既有不少贡品款,也有大量民用款。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中晚期窑址都有出土贡品款器皿,证明建窑曾经长时间烧制贡品。
常见的贡品款有镌刻的「供御」款、模印的「進琖(进盏)」款,后者数量比前者少;即使是出土数量多、较为易得的垫饼,「進琖」款也不到「供御」款的十分之一。近年有发现少量的模印「供御」款与镌刻「進琖」款。除这两种常见贡品款识之外,还发现「御」、「聖(圣)」等款。
这几类底款均被考古收藏界认为是宫廷定制的标记,建盏君也认同这个看法。毕竟在皇权至上的古代,普通阶层擅用「御」、「聖」这类字眼,可是要掉脑袋的。

▲ 「進琖」款深褐釉盏
口径12cm 高6cm
胎体匀整,器型饱满,口沿略外撇。通体施深褐釉,底部印楷书「進琖」款。

▲ 「進琖」款黑釉盏
口径12cm 高6.1cm
器型规整圆洁,通体施黑釉,釉色润泽,底部印楷书「進琖」款,较为清晰。

▲ 「進琖」款鳖裙釉盏
口径12.2cm 高6.4cm
釉色浓黑,窑变斑呈老龟甲状,独具特色,故有鳖裙釉之称,底部印楷书「進琖」款。

▲ 宋「聖」字款乌金釉束口盏
2)数字款
此款瓷片标本较为常见,分为纯数字款与带数字款两类。前者从一到十都有出土,十以上还有「十三」、「廿(二十)」、「廿一(二十一)」、「卅(三十)」、「卅一(三十一)」、「四一」等数字;后者有「二合」、「三合」等。
数字款均为手刻款,一般认为是部分窑工为计数所刻,也有观点认为是试窑时所刻。
▲ 二、八、十、卅数字款标本
▲ 宋建窑「四六」款标本
▲ 宋建窑「四一」款标本

▲ 宋建窑「九」字款标本及垫饼
3)姓氏款
姓氏款也较为常见,如「王」、「杨」、「詹」、「叶」、「金」、「池」等,均为手刻。
宋代建窑采用龙窑柴烧,一窑可装烧非常多只盏。建窑遗址中的大路后门窑址有一座长达135.6米(大路后门四座龙窑,有两座龙窑超过百米)的龙窑,创下全国已知龙窑最长记录,据专家预计,整窑可烧十万件盏。可见当时龙窑维护水平之高,烧盏规模之大。如此大规模的烧制,一家工匠不太容易负担得起,很可能是多家合烧。几家的盏坯合在一窑里烧,用不同的姓氏标明归属避免混淆,是合情合理的。
故姓氏款用途无太大争议,应为工匠个人或家族的标记。
▲黄、刘、禾、吴姓氏款标本
4)年号款
年号款目前为止发现的有「雍熙(公元984~987年,宋太宗年号)」、「至道(公元995~997年,宋太宗年号)」、「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宋真宗年号)」等字样。另外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只「大宋明道(公元1032~1033年,宋仁宗年号)」款建盏。
▲ 「雍熙」款建盏
▲ 故宫藏「大宋明道」款建盏
80年代征集藏品

▲ 「大中祥符」款钵
令人疑惑的是,年号款存世极少(每种年号款只有一件),作为手刻款,刻字风格比建盏其他手刻款更加拘谨规整。而且这几个款识标明的年代都在建窑产贡品瓷的鼎盛时期(据考为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到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之间 )之前。虽然耿宝昌先生(文物鉴定专家,任北大考古系硕士生导师及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鉴定「雍熙」与「至道」款为真,但欧阳希君先生(陶瓷鉴定家,论著发表于《文物》等杂志)认为,这两个款和故宫藏「大宋明道」应为南宋时伪刻。理由是「供御」等款识均刻写熟练随意,为何惟独刻写年款这种不重要的文字要小心拘谨呢?这不符合常理。
建盏君认为,从年号款的年代和建窑其他刻款的风格看来,欧阳先生所言确有道理,然而毕竟标本太少,每种款只有一个,不好定论,如果今后出土更多类似标本并加以研究,考古界或有新的说法。盏友们若有看法也可以加建盏君微信18750993116交流。
5)其他款
其他文字款有发现「新窑」、「监匠」、「官」、「珎(珍)」、「寳(宝)」、「正」、「茶」、「吉」、「上」、「大」、「中」、「皿」等字样,其中多数款识都比较稀少。「新窑」款目前只发现模印的。
一般认为「监匠」、「官」或为官府监造之意,可能是建窑「民窑官用」、「官搭民烧」的表现。「大」、「中」可能用于标明建盏的大小。「上」字款产品圈足和釉色都比较出众,可能是「上品」的意思,也可能只是个人的记号。
而「新窑」款虽然从字面上看就是新建的窑口之意,但具体用途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新窑」款之所以用模印,是因为当时新建窑口烧制的新品需要择优进贡给皇帝;而另一观点认为「新窑」的修足风格不够规整,釉色也不够上乘,可能只是新开窑口所烧第一批产品的标记。

▲「新窑」款标本

▲宋「监匠」款束口盏

▲ 两件「吉」字款标本

▲「官」字款标本,较罕见,胎偏灰

▲「皿」字款标本

▲两件「正」字款标本

▲「東嶽(东岳)」款标本

▲宋「公」「正」款残件与配套垫饼

▲宋「大四」款铁锈红带金兔毫束口盏

▲「上」字款标本

▲宋「上」字款金兔毫大撇口碗

▲宋「茶」字款敛口碗

▲宋「仙」字款盏

▲宋「大」、「中」款标本

▲「十一上吉行」款黑釉标本
2.符号类
符号款有「≠」「×」和龟背等类型,据推测或为窑工个人的标记。

▲龟背款垫饼2个

▲宋符号款钵
二、建盏底款的价值
建盏的价值从底款论,一般遵守一个原则,即“贡品款价值高于其余款识。罕见款价值高于常见款识”。
例如「進琖」款标本与垫饼在芦花坪窑址、大路后门窑址、营长乾窑址都有出土,最早的庵尾山窑址未见出土(庵尾山是建窑年代最早的窑址。据考,烧窑年代可追溯到唐代中、晚期至五代晚期或北宋早期,曾烧制过做工较粗的青瓷。营长乾窑址则是年代最晚的,初步推断其生产年代为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但数量比「供御」款少很多,完整器更是罕见,诸多博物馆中,只有上海博物馆有一件完整的「進琖」建盏。
▲建窑遗址分布图

▲上海博物馆藏「進琖」款建盏
即使「進琖」款建盏中的次品因为不能流入民间,被就地打碎处理,导致整器存世很少,碎片和垫饼的数量也不应与「供御」款相差这么多。除非宋代烧制时,印「進琖」的盏坯原本就很少。
可见同为贡品款,「進琖」款的价值要高于「供御」款。
但仿制者不怎么热衷仿制「進琖」款盏。市场上见到「供御」款整器仿品(完整器均为新造,人工加上土沁等痕迹)、冷接仿品(老底冷接新盏)、老胎新釉(老盏中有火候不到,烧成颜色为白色、灰色者,重新入窑烧成黑釉)仿品的几率远高于「進琖」款。
盖因「進琖」款的真品本就不多,即使残片都不好找,基本不可能用接底的方法仿制。且「進琖」款多为模印,风格又比较统一,不像手刻为主的「供御」款风格多变随性,当代工匠想要重新仿一个模具,并达成以假乱真的效果,难度太大。

▲「進琖」款残片

▲「進琖」款垫饼
与「供御」、「進琖」款齐名的「新窑」款则较为罕见,垫饼都很难找到,出土范围也仅限源头坑与大路后门窑址(这两处窑址年代据考为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即建窑烧制贡品瓷的鼎盛时期)。「新窑」款建盏是否有作为贡品的可能,尚存争议,不过不影响其价值之高,毕竟数量稀少、风格独特。

▲「新窑」款金兔毫盏

▲宋「新窑」款金兔毫束口盏

▲宋「新窑」款标本与垫饼
再比如「珎(珍)」、「寳(宝)」二款也非常罕见。从所见标本来看,这两种款识刻字风格均工整有章法,圈足较规整,上釉也肥厚。因其美观而罕见,价值也很高。而且其品质较优,含义估计指建窑珍品、珍贵宝物,具体用途则有待考证。

▲两件「珎」字款标本

▲颇具韵味的「寳 」字款标本
▲宋「寳」字款银兔毫标本
其余较为常见的姓氏款、数字款则没有以上款识这么珍贵。
当然决定建盏价值的因素不止底款,还有釉色、器型、胎体、圈足、年代等。以上价值高低之论,是基于其他条件相似,只有底款不同的前提下比较而得出的大致原则。
款识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历来为专家与藏家所重。可惜史料中对建盏的记载并不详细,很多底款的来龙去脉无可稽考,疑点甚多。而现代的瓷器款识研究专著中,主要都在讲述明清款识,甚少提及宋瓷和建盏。建盏君只能穷究现存的资料以飨读者。
本次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尽量令喜欢建盏的朋友更加清晰地认识建盏款识。期待今后有更多的考古新发现与专业研究,能解开建盏底款中蕴藏的谜题。
谢谢大家读完全文。
-本篇完-
▼欲看更多建盏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建阳建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