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昨在京颁奖 喜讯-上海文学

蒋多多|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昨在京颁奖 喜讯-上海文学

蒋多多

转自文汇APP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昨在京颁奖
许 旸
微信君 综合报导
9月20日晚,第七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获奖作家、各评委会负责人和部分评委参加颁奖典礼。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的全体代表、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和网络作家培训班学员共同参加了颁奖典礼,见证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时刻。
典礼现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向本届获奖的34位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表示祝贺。她说,在这伟大的新时代,海阔天空的可能性正在我们眼前展开,让澎湃的现实生活、让昂扬的时代精神、让丰盛的经验和情感在我们笔下提炼造型,是这个时代的作家和广大文学工作者的光荣责任。她在致辞中谈到,作家们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塑造时代新人,精益求精、锐意创新,用更多好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中华民族新史诗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前景。
“我的心情是荣幸、惭愧和期许的”,石一枫作为中篇小说获奖作家代表上台发言,“这个奖项是对我几年来文学写作的集中肯定,更因为我能够有机会和我们时代的优秀作家站在一起。仅以中篇小说获奖者为例,阿来、尹学芸是我尊敬的前辈作家,肖江虹、小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以各自方式讲述着中国人的生活,并以自己的艺术创造大大扩充丰富了中国故事的边界与形态。”在他看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理解生活的方式都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日新月异,如何捕捉这些新变,描述这些新变,再以足够客观和丰富的角度去反思新变,将给作家带来巨大挑战,也将帮助作家找到写出新作品,走向文学高峰的新路径。“下一部作品”永远值得我们去构思和动笔,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足本)回到传奇志异的小说传统,于奇人异事中见出意趣情怀,于旧日风物中寄托眷恋和感叹。作为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家代表,76岁冯骥才坦言:获奖似乎告诉我“你这老头儿还行,还能接着写”,“我要写作,我要追求美丽的、纯粹的、丰富的生活。文学于我不仅仅是一种爱好,它仍然是我的一种纯粹的精神生活与精神事业。我对文学和文字始终是敬畏的,它不能亵渎,不能戏弄,它是一种苦苦的追求与探索,也是没有尽头的创造和再创造。文学既是孤独的,也不是孤独的。因为支撑文学的还有读者。因此,我会与文学、与读者相伴终生。”

此后,李春雷、胡弦、李修文、刘大先、余中先分别作为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获奖代表上台发言。
许多获奖作家都在发言中致敬鲁迅先生,“我曾经无数次想起了鲁迅先生说过的那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句话像剑悬在头顶,像灯笼提在手中。”李修文说,创作《山河袈裟》的过程中,他对那些尘世里的遭逢充满了感激,对那些在遭逢里重新挑拣、重新验证的字词充满了感激——尘沙和雪山,情义和恩典,一意孤行和蓬头垢面——这些字词和它们站立的地方不再单单是想象之物,“我想,我的确是用自己的身体踏足过了它们、丈量过了它们,它们令我的身体长出了崭新的筋骨,由此得以重新做人。”
“我注意到理论评论奖的五部作品中既有宏观层面的全景式扫描,也有具体个案的深入挖掘,既有文学史及理论问题的正本清源,也有文学制度与传媒研究的前沿探索,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指向于创作与批评的现实关切和本土思想资源的重新发明,这预示着文学研究范式在继承中发展与创新的可能性与方向。”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大先在发言中说,如今文学的空间日益受到各类新兴媒体文艺形式挤压的情境下,雅正品质的复归和倡导,无论对于创作还是批评与评论而言,都至关重要。一个有责任与担当的文学研究者应该将目光与情感始终锚定在时代、人民、社会与心灵之上。



此前,第七届鲁迅文学奖8月11日揭晓,产生了七个奖项共34部获奖作品。在评论界看来,本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导向突出鲜明,现实题材显著加强。本届获奖作品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丰富多彩的现实题材作品比往届明显增加。这些作品深入表现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新时代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在题材、主题、风格上勇于探索创新,获奖作品对脱贫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关系、人民群众丰富情感世界、城乡人群生存状态等多种层次命题,都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表达。许多作品在艺术创新上作出了可贵探索,反映领袖与作家真挚情谊的《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获报告文学奖,上海作家小白的中篇小说《封锁》体现着对小说作为虚构艺术的深湛理解和精密探索,虚与实相生相长,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足本)成为首部赢得鲁迅文学奖的小小说作品,《贺拉斯诗全集》为李永毅从拉丁文直接译出,填补了国内空白。
获奖作家中,既有冯骥才、阿来、陈思和等前辈作家评论家,也涌现了弋舟、小白、石一枫、李修文、李娟、马金莲等70后、80后青年作家,显示出当下文学队伍不断壮大的良好态势。

鲁迅文学奖是体现国家荣誉的重要文学奖之一,旨在奖励优秀的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奖励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本届鲁迅文学奖,是党的十九大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文学评奖。

据悉,《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集》(六卷)已由评奖办公室编辑完成,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即将上市。
微信君为大家精选了小白的授奖词与获奖感言。

《封锁》 小白
《上海文学》 2016年第8期
授奖辞:小白的《封锁》体现着对小说作为虚构艺术的深湛理解和精密探索。天衣无缝的圈套与周详赅博的细节考据、重重镜像与确凿的风俗还原,虚与实相生相长,抗战时期的上海在沦陷与封锁的暗处迸发出民族大义的壮烈光芒。
获奖感言
20世纪初,在西太平洋一些群岛上仍分散居住着很多原始部落。他们各自说着几十种不同的语言,日常所需完全自给自足,但在这些群岛间,却发展出一种范围广泛的、极有规律的贸易活动——库拉贸易。围绕着库拉贸易,这些土著居民之间形成了一个不断向外延伸的交易网络。这种复杂的贸易活动既不给他们带来利润,也不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在库拉贸易中真正增值的,其实是那些神话、传奇、故事和歌谣,或者说文学。不同族群的交往、地理上的冒险、各种语言风俗间的碰撞融合,让那些相隔千里的岛屿居民结合成一种文学共同体。人们在不同的地方讲着相同或者相似的故事,用不同的语言歌颂着相同或者相似的故事人物,由不同的风俗习惯中,得到了相同或者相似的故事伦理。文学很可能是人类最早的交易对象,文学很可能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通货。一万年以前,不管是居住在山顶上、洞穴中或者岛屿上的人们,正是因为有了文学,他们才会结为一体,才会共同创造出今天的人类文明。今天,我们有了全球一体化的观念,与此同时,新的藩篱却似乎正在生成。作为一名文学从业者,我们应该有信心、也有责任发明出新的故事,来面对和回应新的问题。文学可以内省,但文学不应该内卷。

(文内图片由文汇APP拍摄)

2018年精选
赵丽宏:文学是人学|雷默:盲人图书馆| 李月峰:是谁匆匆走过你那些年
周嘉宁:只有淮海路是想要记住的马路吗
回溯·足迹
木心:上海赋(上、下) | 史铁生:我与地坛| 阿城:棋王(上、下)|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金宇澄:风中鸟| 王安忆:发廊情话| 韩少功:归去来| 李锐:厚土| 陈村:死| 余华:死亡叙述|陈映真:我的文学创作与思想佳篇有约
陈村:我们在二十岁左右| 刘心武:冰心·母亲·红豆、洗手|
苏童:乘滑轮车远去拱猪| 范小青:鹰扬巷|
王安忆:喜宴短歌行
舒婷:远方(二首)、还乡(外一首)| 李娟:火车快开| 杨炼:诺日朗| 骆一禾:四月| 北岛:我们每天的太阳(二首)| 顾城:粉笔、白昼的月亮| 张枣:大地之歌| 邵燕祥:我的乐观主义| 雷抒雁:春神关于“我们”
投稿事宜|友情推荐|微店购买事宜|友谊的小船|2016书展漫谈|
“川普”在《上海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