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看一位有趣的连环画老头儿笔下的「三百六十行」(多图) 5·1劳动节-美术报
蒋多多
2016年的3月,中国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先生病逝,转眼间已经过了2年。这位有趣的老头,一直自称自己是“画小人书的”,在欧洲却被称为“漫画大师”。
贺友直(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家、线描大师)
他的模样被制成地砖,铺在昂古莱姆市法国国家连环画和图像中心的广场上。
这个爱喝点黄酒,爱中英文并用之讲冷幽默,笔下线条功夫洗练又生动的贺友直,将难登大雅之堂的“小人书连环画”升格成为“艺术作品”,他的去世,被称作一个时代的结束。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正好,贺友直先生也曾经出过一本名为《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说说画画上海老行当》的连环画。
他用凝练的线条,将许多“老行当”记录了下来,还用很幽默的口吻一一介绍,仿佛贺友直先生就坐在面前向读者娓娓道来。
劳动节看大师画劳动人民,岂不妙哉!
Boy
Boy是英文,意思是男孩。不过,在《英汉字典》里,这个字的注解复杂得多,是:男孩、少年。旅馆、饭店服务员、男仆。办公室的勤杂人员、练习生。
过去在报刊书籍的文字中,常见有“仆欧”的称谓,猜想可能就是Boy的音译,从字面理解,这指的就是勤杂人员。把Boy译作“仆欧”,“仆”就是佣人,“欧”是来自洋文,倒是蛮贴切的。
我在这里面画的三个人,左边一个是练习生,中间一个是饭店、旅馆的“小郎” (拉门、打扫、干杂活的),右边一个是茶房,这种被统称为Boy的人,只是身份的称谓,而不是一种职业。
剃头
街上有一个老头,每次去剃头定要挖耳,定要掏出耳垢来才肯罢休。掏耳垢不同于蹲茅坑,要屙屎才会去蹲,凡蹲必有所出。耳垢则并非每掏必有,这就难煞了剃头师傅。
如何对付?亏他想得出,备上一条油条,进到挖耳工序,装作煞有介事,瞄瞄张张,掏掏扒扒,待他适意得眯细眼睛,乘其不备,掐一丁点油条末屑,放到他张着的手掌心上。老头见挖得这么大一块,满意了,再换一只耳朵…… 这是我小时候亲见的。
擦背
汏浴(上海方言,称洗澡为汏浴),对头脸、胸腹、四肢尚可自理,对项背,总有部分够勿着,即使够得着,总有点用勿出力,这就除垢难尽,这就要借助于人,因之混堂(浴室,是上海地方的称谓)里配一擦背的服务项目。擦背,被擦的出于自愿;擦的,拿了钱为人服务;一方干净了,一方得利了,大家乐意。
扦脚
朋友,您如果到国外,见没见过像我们这里的混堂(浴室,是上海地方的称谓)。敝人孤陋寡闻,总认为扦脚是我们这里独有的行当。以往,唯有男子干这个行当,也只有男子服务。现今,也有了女子干这个行当的,可她们也为男的服务,这是一大进步。
缝穷
缝穷、缝穷,越缝越穷,越穷越缝。不是吗?只有穷的才穿破衣,只有破的衣衫才需要缝补,所以,这个行当才是因穷而生的。这个行当多见于工厂码头区,专为穷苦工人缝衣裳,所以直截了当地称之为缝穷。
现时满街走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几乎都穿着得鲜亮入时,哪里挑得出一个穿打补丁的?也有,那是电影、电视剧里,不过说的都是过去。说现在的也有,那是报道需要扶贫的地区的镜头。每每见到满眼衣衫褴褛的人们,心里不由感到一阵酸楚。
收旧货
收旧货这一行当,我猜想在大一点的城市都有,在北京就听到过吆喝,喊得很直白,就叫“破烂——我买”。我们上海的收旧货,是这样吆喝的:“Ye Hu Ye e 。” 听到这吆喝,就明白是收旧货的,至于这几个音标的几个什么字,似乎无人考究过。现在我要写文,不可不有个确定,这我又猜想是不是在喊“易货易我”,如是这样,这吆喝语倒是相当古的了。
描花
“描花”,是专画花样的。这花样,就是刺绣的底样,是画在待绣的绸缎上。绣时,依画的图样配线行针。绣品的范围很广,大的有被面、袄、袍、裙、床帏、卓帏,小到枕套、香袋荷包、鞋子、手帕,在北方,烟袋、褡裢上也有绣花的。
算命
旧时的上海,在小街、弄堂里时常能见这样的算命的。干这行算命的,几乎都是瞎子(现在称盲人)。瞎子敲小锣(不知此物该叫什么,姑且已锣称之),挡娃(宁波话里的“挡”,除阻挡之意外,还作搀、扶之解,如“挡我一把”,“挡牢”。“娃”应读于乖切,音挽)引路,锣声叮叮,确会招来一些人求他算命。
他给人算吉凶,指祸福,知过去未来,说得煞有介事,其实全是可作种种解释的江湖诀,只要有人信,它就难绝种。
堂倌
“嗳格来哉,堂里要白鸡,白肉,八宝辣酱要轻辣,炒圈子要煸草头底,再加一只糟钵斗——” “后来格听好,咸肉豆腐,白饭两碗。”
“迭位张老板关照,椒盐排骨要跟糖醋,炒鳝糊要重油,要道地点格末哉——”这吃客是熟人,闲话间作了暗示,厨上配菜,掌勺的听得懂,菜定会是量足味道浓。
堂倌算账,全凭眼看心算,几只小盆,几只大盆,几只碗,几把壶,随看随算,比计算机还要快,吃客好未走到帐台,报帐的声音已经跟了上来。 这就是当时堂倌的本事。
卖珠珠花白兰花
这两种花作为妇女的佩饰起于何时?没有去查过。但自到上海后的六十几年里,每到热天都会听到“卖珠珠——花白兰花”轻轻软软的叫卖声。
这用料样式,随时代而不断翻新,唯独这几十年一贯。用细铁丝穿扎,或两朵像并蒂,或排列成扇形,总是这模样。它普通得只配铺在竹篮子里沿街叫卖,却受到不同身份的妇女的喜爱。
画“小书”
读小学时,父亲给我买了几套世界书局出版的连环图画,记得其中有《三国演义》,陈丹旭画,当时很佩服他画的,今日还是很佩服。当时书的封面上就是印的“连环图画”。
不过,在众人的口里都把它称为“小书”。为何称其为小书?是书小?是给小人(小孩)看的?恐怕至今还未曾弄明白。当时我也把它称为“小书”,却不曾料到日后竟然也以画“小书”为生了。
/
后面还有许多行当,就不一一贴图介绍了
剩下的,就慢慢看图吧~
最后······
五一劳动节,无论你身处什么“行当”
美术报官微在此
祝各位劳动者们,节日快乐!
冷阴哦卖冰哦
电车卖票
画铅照
广东人卖橄榄
押宝
卖兰花
裱画
画行货
行贩
卖长锭
破布换糖
编辑| 沛然
文中资料来源
《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