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第一眼俗,再看更俗! 清代外销瓷-集轩阁
蒋多多对于中国古代外销瓷的解读,总有用力过猛之嫌,似乎有点过分强调文化方面的传播力了。外销瓷解决海外消费者最大的痛点,是装饰客厅。有图为证——
西式客厅中,主要是以五彩和粉彩为主的外销瓷,装饰感极强。且有很强的融入性,不突兀,也不喧宾夺主。图中所陈列的外销瓷,几乎均为18-19世纪期间,出口到欧洲的。
清代青花瓷整体制作水平,已达最高峰,主要表现在:
大量优质高岭土被使用, 拉坯工具工艺提高,青花钴料研磨淘炼技术进步,青料分水的细化,绘彩工具的改进,窑炉革新提高了窑温等。
元、明时期的青花瓷工艺,受技术方面的局限,纹饰上往往采用一笔点画、小笔拓染,或勾线平涂,属于意象性地描绘,很难准确、细腻描绘物象。
清代工艺技术的提升,使得青花瓷装饰题材大大扩展,复杂的人物故事、山水楼阁、飞禽走兽、花卉图案和文字纹章等无所不能;加之画工技艺高超,线条精细,分水色阶丰富,发色艳丽,画面生动传神,空前绝后。
但最能体现清代外销瓷成就的,还是彩瓷系列。先说五彩。
清初人们发现用油或胶水调制的彩料,可以大大增强在瓷器釉面上作画时的附着力,使画师得以在彩绘的得心应手。
而明代五彩,用水调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作画,很难附着在釉面上,因此画面多是“粗枝大叶”,无法细腻准确地描绘勾画,难以满足精细装饰题材的需要。
在陶瓷装饰史上,康熙五彩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从画到填,全部在烧成的瓷器釉面上完成的新工艺,代表着景德镇陶瓷五彩的最高水平和成就。
清代陶瓷划时代的新成就,是发明了粉彩瓷。
粉彩,顾名思义,它具有粉润的质感,这是由于粉彩多采用玻璃质的透明颜料和珐琅质(即粉质)的不透明颜料的缘故。粉彩瓷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受西洋珐琅彩及其制作工艺的影响,改进传统的釉上彩料和画风而形成的一种釉上彩瓷新品种。
清代粉彩的画法,受中国画影响,瓷画与纸画的画风渐趋一致,与名人字画相辉映。清代粉彩还受到西洋画珐琅和西洋画师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重视明暗、透视,注重写实。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纽约苏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