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终结《四大天王》 逸书房-逸书房
蒋多多
真真是忙里偷闲,看了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试图清醒一下看书看得昏沉的脑筋。这部电影徐克早在一年前就做了很诡异的预告,流出了一些电影的花絮,剧情神秘莫测,场面瑰丽无伦。实在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之前看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与《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都极为震撼,感觉拍出了中国电影的气象。乃至于看了《神都龙王》,竟然越发对洛阳着迷,去年八月,更是一个人背着行囊,去洛阳寻觅“神都”的魅影。
一
不过,《四大天王》看罢,却有些淡淡的失望,先凑个热闹吐几个槽:
一是这电影的名字有点名不副实加华而不实。本来对这个电影的名字很喜欢,早先看到电影的花絮,有寺庙中“增长、多闻、广目、持国”四大天王的圣像,猜想一定和这有关,或者是里面有什么四个狠角色之类,末了去大失所望,几乎没有和四大天王有几毛钱的关系。只不过在电影中出现了那亢龙锏的藏身之所,居然是在一寺庙中的天王手中剑上。然后后面的特技出了一个“怒目”金刚,浑身上下都是眼睛,有点抄袭西游记中那被昴日星官他妈收复的蜈蚣精“多目怪”,却又有些天王的样子,但这些剧情都很短,占不了主流。所以觉得这名字有点突兀,是标题党。
后来听人说,徐克取的这名字,是因为剧中的四个男演员,很优秀,他认为便是“四大天王”,似乎要和当年香港的刘郭黎张分庭抗礼,我一向不喜追星,便更不觉得好,真希望那些什么娱乐圈的“四大天王”,从此便都终结了吧。
二是实在有些模范外国人的痕迹,比如那大白猿,居然弄成了美国片中“金刚”的模样,站在那大理寺的高楼之上捶胸顿足嗷嗷乱叫,或者像美国金刚站在纽约大厦顶上击落飞机一般地打那个“怒目金刚”发射过来的眼球,看电影的所有观众绝对都有这感觉,不用提示,一看就是美国片给勾引的,少了点中国导演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
三是台词与剧情前后不搭调。之前在《通天帝国》里,那亢龙锏早就出现了,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那狄仁杰也是早玩得一个贼熟,如今都破了一百个案子了,这亢龙锏又出来,又由李治赐给狄仁杰。那狄仁杰也傻傻的,搞半天才弄明白这锏上的铁环居然有破敌之用。这样的剧情设计真是当所有观众都患了健忘症。还有那武则天居然敢在李治面前摔盘子摔碗的,甚至将残汤剩饭泼在李治的身上,那李治还傻傻地赔笑。真是辱没了唐唐高宗皇帝,须知即便是在“二圣临朝”的高宗时期,那李治的权威也是极大的。那时的武则天,还是很温顺和妩媚的。
四是编剧套路太老。还是前面《通天》、《神都》两个片子中的“国师、妖女、怪物、外国人(异族)”四大件,唐朝的长安与洛阳,老外的确多,可国师却真是不多,至少我不知道。这编剧大概十分迷恋国师,而且男的女的(如《通天》中的女国师)都可以做国师,实在是有些搞笑。甚至很多时候我想,是不是那“四大天王”的名字,和“国师、妖女、怪物、异族”有莫大的关系,或者直接就是电影取这名的原因。
还有那圆测,小鲜肉时闭关,好多年出关来还是小鲜肉,胡子头发一点不长,而且还是白白净净的,有违常理。类似这种小问题的,不多说。
二
当然,电影嘛,必然需要一些对历史的二度创作。但是,为了避免电影对观众产生历史误导,必然的史实澄清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起码据我所知,徐克在电影中的编剧,有几处关键的地方还是有大漏洞的。
比如关于“神都龙王”中关于“神都”的命名。“神都”是武则天光宅元年才为洛阳改的名,在唐高宗时,洛阳应该称为“东都”。所以,神都是武则天的专属,徐克大概是太喜欢这“神都”的神秘诡异之气,才固执地用了“神都龙王”这个词。
比如武则天和狄仁杰的私人感情。《四大天王》出现了一个桥段,讲的是那封魔族的族人假扮武后,去勾引狄仁杰。于是观众纷纷表示大开眼界,甚至有人认为狄、武之间确实有私情。我觉得不会,他们二人是相互欣赏的君臣。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比狄仁杰大六岁,在见识上其实未必比狄仁杰弱。不过历史上武则天确实很听狄仁杰的话,比如狄仁杰劝她少亲近男宠,还有劝她少妄杀李唐皇族,武则天都是很愉快地答应了。
比如武则天甚至因为李治赐亢龙锏给狄仁杰而大动肝火,说明武则天不信任狄仁杰的忠心。在历史上却未必如此,武则天是极为信任和倚重狄仁杰的,这种信任和倚重在今天都堪称楷模。《资治通鉴》有两处记载很值得一提:“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资治通鉴》又说:“(狄仁杰)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大概意思就是说,武则天对狄仁杰非常尊重,爱惜他年老(实际上自己更老),在朝堂之上经常阻止狄仁杰行跪拜之礼。狄公死后,武则天甚至痛哭,认为狄公之后,自己股肱尽折,满朝文武,尽然抵不上狄公一根汗毛。
又比如在《四大天王》的最后,描述了武则天指使匠人塑造观音菩萨圣象,这是明显地附会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龛事宜。历史上武后造的是佛像,并非菩萨像,今天我们看到的洛阳卢舍那大佛,多有人认为是仿武后容颜雕刻而成,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当然,徐克是极为聪明的,前面的《通天帝国》言及武则天造浮屠之事,《神都龙王》设计的男主角——就是那个遭了蛊毒的元镇公子——和那个银睿姬有一手的。实际上的确是巧妙地用了唐代大诗人“元稹”的名字,这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其实武则天死后好几十年了才出生。但是徐克倒不是胡来,剧中的元公子多情,历史上的元稹更是多情,他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的作者——讽刺的是,元稹因为夫人去世写了这诗,表白他对前妻的挚爱,可惜据说诗写了没多久,他又很快娶了一个更加年轻貌美的,风流倜傥之至。
再比如三部系列电影都描述了武则天为夺皇位而展现出的狼子野心。最后在《四大天王》中暗示狄仁杰要严密防止武后篡位,似乎编剧在主观上定位成很不喜欢武则天的僭越非礼,对这个武后颇有成见。当然,自唐以降,武则天的千秋功过自不必多说,褒贬不一。我却始终认为她非常值得肯定,幼时记得有在同学的毕业纪念册上留言,有一栏是“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我甚至毫不犹豫写上了“武则天”三个字。总认为在男子主宰天下的漫长封建时代,一个女子能当上皇帝,其功夫能力,绝对有托天之大。
武则天的本事,最让我欣赏的,绝对不是什么控鹤监、奉宸府那些破事儿(不知道就去查查,呵呵)。而是她对人才的重视与对人才的知人善任。她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科举考试的功能。并重用狄仁杰、张柬之、姚崇等中兴名臣,颇有“贞观遗风”,能力确实远在李治、显、旦之上,为后来他的孙子李隆基最终开创开元之治的盛唐气象奠定基石,真堪称厥功至伟。
三
接着徐克的《四大天王》,尤其需要正说一下狄仁杰,以正视听。
狄公因忠于李唐却始终尊重并效力于武周而闻名国史。明人袁宏道胡言乱语,说狄仁杰“身事女主,与淫奴为伍,纵博裸裘,恬不知耻。”真是有些酸腐过分。狄仁杰的胸襟气度与远见卓识,远胜这般腐儒百倍。唐人裴行俭曾云:“器识为先,文艺其从”,我虽是一穷教书的,却在心底最不瞧不起这样的纸上谈兵,滔滔不绝。临阵破敌,百无一用的腐儒。何况狄仁杰作为封建时期的为人臣者,始终不忘大唐国祚绵长,倾尽心力周全李唐皇室,甚至始终力谏武则天恢复李唐神器,何错之有?
有几点很有必要科普一下。狄仁杰的确善于破案,而且也的确当过大理寺丞,这和徐克的编剧是吻合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那武则天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天下能破此奇案者,惟狄公一人而已”,我特别喜欢这句话。这和唐人蔺仁基对狄仁杰的评价高度相似,仁基称赞狄仁杰,就是这样说的:“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而且,推荐他出山的名臣阎立本——这人居然还是名超级大画家,就评价他:“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绝不为过。而且狄公善于举荐他人,识人之能,朝野尽知。纵然是后来玄宗时候拜相,位列唐代四大贤相之列的姚崇,也是狄仁杰栽培举荐的。而且狄仁杰举贤任能不存私心,尤为值得称颂。《资治通鉴》记载,说狄公:“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公对答:“荐贤为国,非为私也。”我有时在学校大言不惭,吹牛皮说:“理工才俊,尽出袁门”,实际上是抄袭了这段话,但是也真真是表达了我对狄公的无尽仰慕。
用武则天的话来总结狄仁杰,的确是很公允的。武则天御笔《授狄仁杰内史制》中评价狄公,说他“出移节传,播良守之风;入践台阁,得名臣之体”,真真不是溢美之词。
补充说一点,历史上狄仁杰真的是官当得很大。武则天时期的管制很有意思,凸显了她作为女性皇帝的特殊文化风貌。比如她将中书省改为凤阁,将门下省改为鸾台,将秘书省改为麟台,将吏、户二部改为天官、地官,将礼、兵、刑、工四部分别改为“春夏秋冬”四官,带有明显的女性化味道,“鸾、凤、麟”三字,都有雌性的意思在里面,很是有趣,真是任性,狄仁杰也拿这老女人没办法。在体制内,狄公混的很好,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拜纳言(纳言是鸾台最高长官),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凤阁最高长官),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被追赠司空、梁国公(以上我其实也记不清楚。特别是年份,都是来自百度),真是位极人臣,万人之上。
四
当然,《四大天王》如同前面的《通天》与《神都》一样,白璧虽有微瑕,然而却瑕不掩瑜。故事精彩,引人入胜,武打场面恢弘而不失精致,人物造型新奇,剧情想象烂漫天真,特技炫目多姿,堪称脑洞大开。这徐克人称导演界的“鬼才”,果然不是浪得虚名,真是值得狠狠表扬一番。最起码,通过《狄仁杰》三大系列影片,在前几年《武朝迷案》、《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之后,再一次唤起了国人对大唐盛世的无尽向往和对以狄仁杰为代表的大唐名相的极度尊崇,这对于国民的历史素养和政治素质的提升,都应该是好事。
徐克的狄仁杰三部曲,描绘了洛阳城在唐代时期的盛世繁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徐克以电影的形式,再现了洛阳千年帝都的曾经风貌,也描绘了那曾经盛极于世、万国来朝的堂皇气象,如今我们常讲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文化的意义上说,了解自太宗李世民至玄宗李隆基、当然,其中尤其不能忽视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这一时段的历史景象,是大有必要的。
看电影太贵,所以我其实很少看电影,更没有时间看电视。但大概是喜欢唐朝与唐诗的缘故,加之在大学时养成的用恐怖、诡异与惊悚来刺激疲乏的神经的坏习惯。所以,以狄仁杰破案为主线的系列电视、电影,便都喜欢抽时间看一看。徐克的狄仁杰拍了三部,我都觉得韵味无穷,当然,这除开徐克的鬼才所致外,唐朝的文化本色和武则天、狄仁杰的个人魅力确实是吸引我去观赏的更大原因。
徐克大概也有非常浓郁的盛唐情节。他选中了武则天和狄仁杰这一对历史上著名的君臣故事,让我们愉快地感受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遗产与文化遗产之魅,也确实是功莫大焉,应该为这样的中国电影导演点赞!徐克的狄国老三部曲也许终结了,但国人对于狄国老的哀思和敬意,却永远不会终结。
五
末了,丢几个彩蛋。
其一,去年我驾临神都,专门去拜谒白马寺。才知道狄仁杰居然就安葬于山门之外,我独自一人迂回辗转许久,方寻到墓前。墓前有二石碑,其一刻“大唐名相狄公仁杰之墓”,其二刻“有唐忠臣狄梁公墓”。我当时面对墓茔,沉思良久,对狄公墓郑重三鞠躬,以寄托我对这位传奇名相发自内心的敬重与哀思。狄公不再有,类于武狄的君臣之故事,乃至类于阎立本之于狄仁杰,狄仁杰之于张柬之、姚崇般的同事之故事,如今也是芳踪难觅了,惜哉!
可惜的是,后来查阅资料,才知此墓未必就是狄公魂归之所,可能是白马寺曾经的主持薛怀义的,薛怀义是谁?相信大家都知道,就不赘言了。当然,也有可能是狄仁杰的衣冠冢。我更宁愿希望是第二种可能。
其二,南昌故郡,我有一好友,前两年生了个大胖小子,生前咨询我取名一事。要求说需按字辈,乃“仁”子辈,他仿佛说到想取“仁杰”二字,我极为高兴,可惜后来也没有用。
其三,续其二,看《四大天王》的时候,接到一友生发来微信,咨询我他的儿子大学录取一事,居然此子名字就是“仁杰”,一字不差,绝非虚言,真是咄咄异事,不知何解?
大概真是这样,天下能解此迷案者,惟狄公一人而已。可惜狄公已经驾鹤西归了,漫漫国史,恨何如之?
犹记得去年于白马寺拜谒狄公墓归来,有感而发,还曾胡诌一首:“鸾台烟雨自空濛,斯人一去庙堂空。若无衣冠托白马,今人何处悼狄公”?复录于此,以悼狄公,兼向煌煌盛唐气象致敬!
2018年7月31日 贵阳 南明河畔信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