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米脂窑洞(上) 马英-清心看世间

蒋多多| 米脂窑洞(上) 马英-清心看世间

蒋多多
陕北以前去过好几次,但一直都没找到最好的窑洞群落,要不是有朋友说他老家的窑洞就很好,估计这次我还是想不到去米脂。
决定去米脂后,在网上看了一些图片和攻略,无比震惊,为什么以前没人给我说过那里的窑洞文化如此深厚呢?
从西安往米脂走,路边的景色和地貌逐渐发生着变化,从汉中平原的一马平川逐渐过度到了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米脂的窑洞文化是米脂文化的根基和灵魂,是历史留给黄土地人民的财富。米脂有近千年置县史,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窑洞古城和全国最大的几个窑洞庄园,走进米脂就走进了窑洞的世界,迈入窑洞古城就迈入了窑洞民居的博物馆。
站在高处俯瞰县城,近处是窑洞古城,远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古城里有众多朴素的青石青瓦建筑群,巷道全都由青石板铺就,古屋新房纵横交错,看到陈旧的石门,不用问就知道里面一定是一方乾坤。



古城里的人热情好客,站在门口躲雨时,他们会出来招呼你进家里坐一坐,你问窑洞的情况,也会详细给你解说。我站在一个陈旧的建筑前猜测这是什么,屋檐下几个老人对我说:那是戏台!老人的儿子问我是记者吗?我说不是,我喜欢窑洞,我想看看老窑洞。
小伙子说,那你跟我来,我给你找。
小伙子带着我四处转着看,给我介绍窑洞的年份和窑洞的种类,土窑、接口窑、方口窑、石窑、砖窑,进门有供奉的掩蔽墙,拐进去有照壁。古城里的老窑洞基本都是四合院, 一个很小不起眼的门洞里,修建着一圈的窑洞屋子。
遗憾的是老户人家不多了,这里居住的以进城打工的租住户居多,院落里杂乱无章,每家门口都堆着很多杂物。


小伙子问我:你以前来过米脂吗?我说没有。他说:那走,我带你去看姜氏庄园和杨家沟去。我问远不远,他说十几公里吧。我说怎么好这么麻烦你啊,他说:没事,今天我闲着呢,你来拍我的家乡,就是我们的客人嘛,走吧!
就这么,我被热情好客的米脂人带着去了两个大庄园。
站在姜氏庄园的山门前,仰头望去不禁感叹:这要费多大的财力物力才能盖成这么宏大的庄园啊!

走进庄园就走进了石头的世界,青石板路、石路基、石门、石窑、石马槽、石米缸、石水缸、石储物柜……
拾阶而上,中间是插得整整齐齐的青石板,两边是石阶,每个石阶被踩出一个个小窝窝。
有一截石梯在山洞里,拐着弯往上爬,没有一丝灯光,却正好能把脚下的台阶看清楚,这个采光真的很神奇,应该是精心设计的。

随处可见拴马桩,屋里屋外院里院外都有下水地漏口。大户人家的厨房也是让人大开眼界,当年闲杂人等是不让进厨房的,挑水的人把水倒进一个石鱼肚里流进厨房,厨房用过的水顺着另一个石鱼嘴流出去,这是多智慧的人才能想到的啊,又科学又漂亮。
石墙上有上锁的天然“冰箱”,据说夏天里东西可以存放六七天,比现在的冰箱还好。




姜氏庄园里住着几户人家,他们靠给游客解说挣些生活费。每户人家都说自己是姜氏的后人,这倒是无从考证。
有一家屋子里有很多老物件,我最喜欢这个小巧的杆秤,还有这个罐子一样的东西让人想破脑子也不会想到它是做甚的。主人家说,过去的女子都要裹脚,这是洗脚用的。

杨家沟是马氏一族在深山沟里建的一座庄园,是全国最大的窑洞庄园,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当年转战陕北时,中共中央前委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随行官兵共计600多人都搬到了这里,可以想见这里有多大了。
当年老庄主的儿子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又在日本留了洋,他设计建造了这个中西日结合的窑洞群落。大门上石头的纹路要与周围每一块石头的纹路完全贴合,据说大门上有块石头损坏要换时,光纹路就让工匠做了几个月。
进入院内就看到一排大气宏伟的窑洞,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的防空系统。从前院进去,进入防空洞后,拾阶而上,走了很久很久,出来就到了山顶的私塾学堂了。从马氏和姜氏走出去的文人政客非常之多, 便是得益于马氏姜氏一族重师重教的结果。但这更像是一个御敌的堡垒,难怪当年毛主席会说:“这是一个既懂军事又懂建筑的设计家。”



这两个庄园里随处可见明五暗四六厢窑的院落,据说当年抹墙的材料都是很考究的,加入了糯米汤,墙面摸上去很是细腻光滑。
正面的五孔窑洞顶天立地,让两边的六厢窑显得格外秀气,两个小门后面还藏着四个或两个更小巧的窑洞,整个院落既大气又规整。
马英 文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