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看内蒙古70年来“舌尖上的变化” 辉煌70年-文明内蒙古
蒋多多舌尖上的内蒙古
用食物讲述百味人生,
用另一种方式探讨一个地区的变迁。
回顾自治区餐饮行业70年来的发展足迹,
我区的餐桌饮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
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前
这一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物质匮乏、粮食短缺的状况与全国差不多,温饱问题是当时最大的民生问题。内蒙古草原上有牛羊,但当时是计划经济、集体经济、统购统销。大锅饭和粮票,是那个时代最特殊的记忆。大跃进让人们过上集体生活,人们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凭票打饭、买东西。那时,市面上极少餐饮饭店,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饭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国营饭店。
在当时困难的条件下,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还接收了上海、江苏、安徽的三千名孤儿,草原母亲谱写了那个时代民族友爱的英雄事迹。
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八十年代
这个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人们餐桌上的饭菜逐渐丰富起来,街上的饭馆也多了起来。城市居民摆脱了统购统销的束缚,从初期的粮油、副食品敞开供应开始,所有的票证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呼和浩特“联营商店”店内实景
餐饮业蓬勃兴起的黄金时代从这时开始,各式西餐也随着开放的脚步在城镇落户扎根。餐饮业的多种经济成分随之出现并迅速成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
消费者对饮食越来越挑剔,名吃、小吃、特色菜、地方菜、高档菜受到人们欢迎。在蒙餐和地方菜大行其道之时,国内的八大菜系纷纷落户内蒙古,俄式餐饮、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快餐等也都鱼贯而入,内蒙古的餐饮进入了兴旺发展的新阶段。
1987年肯德基进入中国
于是,被冷落的粗粮又重新成为百姓的新宠。餐饮业伴随着消费者的新需求,又进入了新的发展与调整阶段。
进入新世纪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外出餐饮消费的人们越来越多。餐桌上,更讲究科学健康安全,讲究文化内涵,讲究营养搭配和绿色新鲜。讲品牌、讲品质、讲健康成为这一时期餐饮消费新潮流。特别是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餐饮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技艺的创新要求更强烈,整个行业开始进入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轨道。
据了解,目前我区已有餐饮企业12万户,从业者120万人。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自治区餐饮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到2022年,全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力争产值达到2000亿元,餐饮达到1500亿元,其中蒙餐达到6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文哥明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