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生物安全动态摘编(第22期) 盘点-社发科技

蒋多多| 生物安全动态摘编(第22期) 盘点-社发科技

蒋多多导

——“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委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物安全研究小组承担整理生物安全动态信息,内容主要聚焦于报道生物安全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进展、国际及国内科技战略与规划、领域内重点关注的热点和事件以及专家观点和评述等相关内容。从5月份开始,社发科技将对生物安全动态信息的相关内容进行摘编,全方位、多角度的提供国内外生物安全领域的重要信息及动态,供广大粉丝学习借鉴,今天小编将为大家带来第22期的摘编内容。”
1
重点关注
美国DARPA通过简化招标流程 开展人机接口、传染病与合成生物学项目招标
11月7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生物技术办公室(DARPA BTO)通过简化的资助流程促进生物技术创新,希望利用工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和重塑生物技术,保护国家安全。
新一批项目招标资助领域包括:1)能够集成、全面、自动化地收集、处理与分析极端环境中的生物样本的新型平台技术;2)治疗、预防和预测可能导致重大健康、经济和社会负担的传染病出现和传播的新技术;3)运用神经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新发现新成果推进神经健康,开发相关新疗法;4)生物安全、生物安保和确保生物经济正常运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5)生物-物理接口研究,开发无缝混合系统;6)生物系统工程研究,如细胞、组织、器官、有机体和复杂群体的研究;7)确定从单个细胞到全球生态系统的各个层级中生物的集体与交互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原则,构建计算模型;8)研究人口动态和生态系统行为,以保持人与生态平衡,提供发展战略机遇,或避免灾难;9)可应用于农业生态系统以稳定生产的新技术,通过致病菌或害虫控制提高农业生产质量或减少损失;10)洞察微生物群落、昆虫、植物、海洋生物和其他非人类生物实体之间的非人类生物学;11)了解全球粮食和水供应的新威胁等。
信息来源:
美国问责办公室发布《高防护实验室:实施协调行动加强对有害病原体生物管制剂项目的监督》
2017年 10月31日,美国审计办公室(GAO)发布报告《高封闭实验室:协调行动,加强选择代理项目的有害病原体的监督》(High-containment Laboratories:Coordinated Actions Needed to Enhance the Select Agent Program’s Oversight of Hazardous Pathogens)。报告发现:
由卫生和人类服务部(HHS)和农业部(USDA)共同管理的联邦生物管制剂计划负责监管某些有害病原体生物管制剂的实验室,但该计划并未完全符合所有的关键有效监督要素,例如:
独立工作是有效监督的关键要素。然而,“生物管制剂计划”在结构上并不独立于其监督的所有实验室,也没有评估其目前的结构所造成的风险,也没有评估其减少组织利益冲突的机制的有效性。如果不进行此类评估并根据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风险,则计划可能无法有效减轻其非独立性带来的损害。
有效监督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进行审查的能力。一些专家和实验室代表担心,该计划的审查可能不是针对风险最高的活动,部分原因是它没有正式评估哪些构成最高风险的活动。如果不评估其监督活动的风险并恰当地锁定其资源,该计划就无法确保其资源与其影响之间的平衡。
技术专长是另一个关键要素。“生物管制剂计划”已经采取聘请更多的专家人员改善培训,但劳动力和培训之间仍然存在差距。
此外,该方案没有联合战略规划文件来指导其监督工作。尽管在GAO审查期间,它开始采取步骤制定联合战略计划,但该计划并没有制定劳动力计划作为努力部分。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是帮助各机构调整其工作人员与其使命并制定获得、发展和留住员工的长期战略的重要工具。制定一个联合劳动力计划,对整个计划的劳动力和培训需求进行评估,这将有助于该计划利用资源确保满足所有劳动力和培训需求。
报告从提高独立性、提高透明度、提高评审能力、提高技术专业知识等方面提出了11项建议行动。
信息来源:
美国环保署正式批准沃尔巴克氏体转基因蚊子投放 用于防御登革热
11月6日,《自然》报道,美国环境保护署11月3日已经正式批准,向环境投放实验室培育的转基因蚊子ZAP males,后者借助沃尔巴克氏体杀灭传播登革热、黄热病等传染病的野生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美国环境保护署同时要求,该产品只能向美国20个州以及华盛顿特区投放。
信息来源:
2
重大事件
中日韩传染病将在首尔举行 讨论跨国防治禽流感
11月7日,韩国疾病管理本部在首尔举行第11届中日韩传染病论坛,讨论跨国防治禽流感议题。韩国疾病本部将同中国疾控中心、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就H7N9型禽流感、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控经验进行交流。三方还将加强传染病防控合作,以便迅速联手应对境外公民发病。
信息来源:环球网
全球卫生安全议程部长级会议召开
10月25日~27日,全球卫生安全议程(GHSA)部长级会议在坎帕拉举行,会上对成员国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并发布了2017年相关成功案例的报告。GHSA是2014年启动的,旨在加快实施“国际卫生条例(IHR 2005)”。
信息来源:
俄罗斯外交部声明:俄罗斯、美国和英国同意加强生物武器公约合作
11月2日,俄罗斯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三方声明。声明指出,俄罗斯、美国和英国认为,需要加强措施禁止生物武器开发。三方认为,世界正面临生物安全严峻挑战,并提出在科技、国家落实公约举措、国际合作、生物风险应对支撑方面加强沟通。
信息来源:
美国和马来西亚将召开生物武器研讨会
美国和马来西亚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瑞士万国宫议事厅举行研讨会,主要讨论“与生物武器公约”有关的事态发展。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向相关缔约国通报最近有关的国家执行、合作与援助、准备与响应,以及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并就公约的相关性交换意见。
信息来源:
美国FDA发布食源微生物耐药性报告
10月23日,美国FDA、农业部食品安全与监督局、CDC和国家抗微生物耐药性监测系统组织,联合发布了《国家抗微生物耐药性监测系统2015年整合报告》(2015 Nation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Monitoring System Integrated Report)。报告对不同来源的食源细菌进行了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并指出,尽管多种人类感染微生物的耐药性保持较低水平,但也有在一些重要致病菌中耐药性显著提高的情形。
信息来源:
哈佛大学Belfer研究中心:朝鲜或在研发生物武器传播天花瘟疫等疾病
10月24日,美国哈佛大学Belfer研究中心最新研究(North Korea’s Biological Weapons Program: The Known and Unknown)警告表示,朝鲜有研发生化武器的可能。报告称,继1950年至1953年朝鲜战争导致数千人死于霍乱、斑疹伤寒、伤寒和天花后,朝鲜政权将至归责于美国的生物攻击,此后1960年就开始了生物武器的研究。韩国情报方面也表示朝鲜至少拥有三处制造生物武器设备的工厂及7座相关的研究中心。报告警告,目前尚不知朝鲜方面何时会开始实施其生物武器计划,其中援引了韩国国防部的评论,指出平壤方面可以在10天内将13种生物制剂,包括炭疽、黄热豺瘟疫等即刻武器化,来攻击他们选择的目标。报告表示,目前还不知道这类生物武器将以导弹、无人机、飞机、喷雾剂甚至是人体本身来制造大规模毁灭的哪种方式发出。
信息来源:
乌干达爆发致命的马尔堡疫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最新报告称,截止到2017年10月27日,有6例人患马尔堡病例,其中2例确诊、1例很可能是马尔堡病例、以及3例疑似病例,包括2例医疗人员感染。2名确诊病例中,已有1名死亡,死亡率为50%。马尔堡出血热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病毒感染性人畜共患病,是通过与非洲果蝠Rousettus aegyptiacus接触传播的。鉴于马尔堡病毒易通过体液传播、而且死亡率高,需要尽快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信息来源:
3
科技动态
《柳叶刀》:寨卡病毒是地球升温“烘”出来的
10月31日,《柳叶刀》刊载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与全球不同国家的20多个机构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报告题为《柳叶刀2030倒计时:2017年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它通过梳理健康与气候相关的40个指标在全球多个国家的进展情况,得出气候变化及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相关结论。报告撰写者之一、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蔡闻佳从学术角度进行了解释,“近百年来中国的地表温度平均上升了0.9~1.5度左右,这使得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活动能力增强。从1950年以来,我国这两种蚊子携带和传染疾病的能力已经增加了8%。而这两种吸血昆虫群体正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等的传播媒介。”
信息来源:中国病毒学论坛
Science:科学家揭示登革热抗体导致严重感染的原因
11月2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揭示了长期以来被称为“抗体依赖性增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的问题,并为理解寨卡病毒等其他类似病毒的感染机制提供借鉴。研究人员在尼加拉瓜开展了有6600名儿童参加的队列研究,该队列研究为期12年。研究人员每年测量受试儿童的血液及其登革热病毒结合抗体的含量,揭示该抗体与严重登革热病例发生的关联性。并将分析结果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般的感染后会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不同,如果先前感染过登革热、而且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处于“危险区域”,儿童再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发生严重登革热的风险比健康儿童高7倍。
信息来源:
Cell:抑制超级细菌多药耐药性取得突破
9月26日,加拿大生物制药公司Medicago宣布,该公司开发的全球首个植物来源流感疫苗进入临床3期。该候选疫苗是四价季节性流感疫苗。3期临床试验将在来自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芬兰、泰国、菲律宾7个国家的1万个受试者中测试该疫苗的效力。该疫苗有望于2020年在加拿大、美国和欧洲上市。
该在研疫苗是用新型病毒样颗粒(VLP)技术生产的,VLP模仿天然病毒结构,易于被免疫系统识别,但没有核心遗传材料,不会导致感染和病毒复制。Medicago公司利用VLP技术生产临床用疫苗仅需求5-6周,而用传统的鸡蛋生产方法需要5-6个月,从而大大缩短了疫苗生产时间。
信息来源:
《自然·通讯》:手机软件可让全民监控蚊媒病毒
11月7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的一篇流行病学报告称,现在,普通大众可以通过一款名为“蚊子警报”(Mosquito Alert)的手机软件来跟踪监测携带病毒的蚊子,这种全民科学的方法提供了一种传统监测方法之外的可扩展监控手段。该系统已被用于监测亚洲虎蚊,这种蚊子携带多种虫媒病毒,包括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和基孔肯雅热病毒。这种全民科学的监控方法比专家在野外监控蚊卵的传统方法更经济,并且因为其覆盖的地理范围更广,监控质量也具有可比性。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
《开放科学》:新型人工氨基酸具有抗菌活性
11月2日,印度科学教育与研究院科学家合成出一种新型氨基酸,且这种氨基酸具有抗菌活性,能对抗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霍乱弧菌等在内的多种细菌。德巴斯什·哈尔达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点击化学技术合成出了这种氨基酸。这种高分子合成技术通过小单元分子的拼接,快速完成化学合成。研究还发现,新人工氨基酸不会对真核细胞造成伤害,是一种没有毒副作用的抗菌备选药物。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网
Scientific Reports:“四合一”流感疫苗或能增强抵御病毒保护
10月18日,来自美国拉斯加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集合来自四种主要流感病毒“祖先基因”的特殊疫苗似乎能够为机体抵御流感病毒提供更加广泛的保护作用。研究者表示,被非常规疫苗所保护的小鼠能够在暴露于9种不同流感病毒(7种都是致死剂量)的情况下存活,而且接受高剂量疫苗注射的小鼠甚至并不会患病。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
新型流感单抗药进入FDA快速审批通道
11月1日,Visterra公司宣布,该公司名为VIS410的在研产品,已经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快速审批通道。该新药用于治疗A型流感住院病人。VIS410是一个新型单克隆单抗药,用于治疗被现存所有A型流感感染的患者,它直接靶向特异性抗原表位“Hierotope”,这是一个有效的流感病毒表面蛋白。VIS410通过结合Hierotope,预防流感病毒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从而终止病毒复制。
信息来源:
4
观点扫描
贾卫列:警惕外来生物入侵风险
11月6日,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在《环球时报》撰文表示,当前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近年来外来生态入侵,包括外来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传入与扩散。
外来非生物因素是指来自国外的有害物质及含有害物质成分的入侵,这种有毒有害的废弃物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造成的全球危害问题已经得到重视,但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外来的“凶猛动物”“疯狂的植物”危害区域已经遍及我国各个行政区,农田、森林、水域、湿地、草地等几乎所有生态系统都有其身影。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稻水象甲、豚草、紫茎泽兰、微甘菊、大米草、凤眼莲、水葫芦、福寿螺、食人鱼、巴西龟、非洲大蜗牛等外来物种的入侵已给侵入地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造成巨大损失,据估算,我国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超过2000亿元。
面对外来生物入侵严峻形势,必须建立和健全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安全机制,制定相关法规和完善管理制度。在成立“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公室”和“外来入侵物种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各管理机构的协作和信息共享的机制还要进一步完善,推动外来物种管理的立法进程。要根据外来物种的传入途径,建立外来物种入侵责任追究制度,明确造成损害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完善外来入侵生物信息数据库,制定防控技术指南和建立扑灭清除机制。在公众中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大力提倡公众参与,弥补政府管理的缺陷,使防止生物入侵成为公民的责任。
信息来源:环球网
来源: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社发科技
微信号:sfkj_gzh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