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秦简一瞥 张新奇-苍山夜语

蒋多多| 秦简一瞥 张新奇-苍山夜语

蒋多多
文:张新奇
来源:摘自作者即出新书《南京传》
读过沈从文小说的,都会知道湘西边城茶峒。依山傍水,遗世如诗。从南京溯长江而上,过洞庭,可入《离骚》描述的沅水,芷垂而兰香。沅水酉水相连,一路船行,即抵茶峒。由茶峒沿酉水再上,便是秦朝迁陵县治所,里耶古城。
2002年,里耶出土秦简达36000枚。这是一次惊人的考古发现。要感知秦时中国人的生活面貌,这些简牍里,几乎可以听见古人的呼吸。 原来秦时的政府上班,为漏下二刻至漏下十一刻,按现在时间推算,也是朝七晚五作息。
收田租的,管仓库的,乡里官员,大多熟知九九乘法,甚至包含分数运算。而西方人运用这一数学知识,要晚了数百年之久。 标准化是秦朝立国之策,书同文,过去的历史知识告诉我们,秦统一,使用的文字是小篆。从里耶的秦简看,当时公文已广泛使用隶书了。上面的文字,今天的小学生也大致可认。信手而写的软笔书法朴拙而自然,极具美感。 每隔十里二十里即可看见邮舍,邮人不仅每天寄送处理公文邮件,还需接送往来的官员。接待标准十分严格,御史卒人,主食粺米一斗,副食菜羹,四分之一升,并配韭葱醤。
三级爵位以下小吏,粝米一斗,副食菜羹十一分之一升。
官员十人配伙夫一个,每十五人配牛车一辆,车夫一个。 “卅年八月,贰春乡作徒簿。城旦、鬼薪积九十人。仗城旦积卅人。舂、白粲积六十人。隶妾积百一十二人。凡积二百九十二人。卅人甄。六人佐甄,廿二人负土,二人泥瓦。”这枚秦简让我们看到刑徒繁忙的劳动情景。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5年)八月,迁陵县贰春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徒隶有二百九十二人,其中,三十人生产陶器,六人辅助生产陶器,二十二人背土,二人做泥瓦工。 商鞍变法的重点是"壹"民。作为意识形态的信仰,必须归一。祠律规定,"擅兴奇祠,赀二甲"。史记也说秦"禁不得祠"。这个"不得"作何解,今无确论,有人认为是"般若",即佛教于秦时已传入中国,被禁。若如此,则中国佛教史将作改写。 秦一统天下,只准老百姓信什么呢?秦简载,秦始皇曾于所设郡县立"泰上皇庙"。里耶秦简有迁陵县"行庙"的记录,所行之庙,只可能是这个"泰上皇"庙了。这大概是倡行个人崇拜之始。 既然以耕战立国,祭祀先农便成了全国最为重大的活动,以祈求神农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里耶秦简有诸多记录,每到春播之前,围绕祭祀的忙碌即已开始。仓库忙着出库祭祀用品,乡县官员忙于祭祀的筹措安排。祭祀开始,祝词以别样的声音唱读,且鼓乐时作,过程自是隆重而庄严。祭祀完毕,相关人员分发祭品,多余部份还可售卖给刑隶。开春祭祀先农流传至今,演变为全世界华人每年的重大日子,春节。春节的来源,众说不一,其实,这才最可采信的记录。 赶集是一种最为古老的交易方式,至今还在不少边远乡镇流行,西方国家居民喜欢去"Sundaymaeket",其实也是赶集古俗之流殇。集市一般设在城邑之郊,通衢交汇处,或是河边的码头。如南京的秦淮河畔,棠邑的城门之外。或五日一集,或十日一集,约定俗成。即便不买卖东西,城邑与乡村的居民也愿意稍作打扮,前去凑个热闹。
"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妾,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
里耶秦简有不少奴隶买卖的记录,当年的集市,可以买卖奴婢,妻妾,仆人。秦简载:“卅一年(公元前216年)十月乙酉朔朔日,贰春乡守。大奴一人直(值)钱四千三百。小奴一人(值)钱二千五百。凡直(值)钱六千八百。”这里,“大奴”为成年男女奴隶,“小奴”为未成年男女奴隶。我们由此可知,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农历十月初一,迁陵县贰春乡奴隶的买卖价格。按之前的推算,秦时一錢可买半公斤粟米,一个大奴隶,约值当时粟米2150公斤。比去越南买老婆还合算。 若是有幸去秦朝赶集,还可于人头涌动间,一见不同景象。擦肩而过的人,会有黥面的罪犯。秦时黥面,即脸上刺字的情况十分普遍。商鞍变法,太子犯罪,连太子的老师公孙贾也被黥面。文人笔记中有一个仆人用长锥刺到主人鱼塘中一条斤多的鱼,便受黥面之刑。秦朝很多刑徒,如城旦,隶臣妾等,非重罪者,都不关押于监狱,他们如常人一样行动自由。秦政府放心让这么多刑徒招遥过市,一是刑徒脸上刺有标记,二是严密的户口制度与告密措施,以至整个社会便是巨大监狱,无处可逃。
集市中还会见到很多称为"数耐"的刑徒,罪行比黥面者略轻。他们的胡须,鬓角被乱剃,以示羞辱。几十年前的文化革命,很多学生强迫老师剃所谓"阴阳头",便是秦律中的数耐之刑。 当然,这一切,所看的都只是表象。先后出土的简牍里,还可以读到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公元前221年6月13日,简牍记录了一件事,都乡负责人向迁陵县报告,从启陵乡迁来的17户人家,年龄登记不清。启陵乡回复,早有文件通知都乡。秦时,儿童也要交人头税,但税錢较低,到17岁,则要交全额税,年龄不清,事涉漏税重罪,后果严重。公文来去扯皮,迁陵县丞敦狐的批复,"按律令办"。正确而圆滑,决不渉及解决措施。"按律令办",这类官场用语,还在其它简牍可以读到,两千多年来,类似这样正确圆滑的官话套话是不是耳熟? 里耶秦简中还能看到大量追讨罚款债务的文书,也都停留在公文来去,官员都只履行份内的职责,并不关心办事的效果。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四月初六,阳陵司空腾报告说,阳陵县宜居里有个名叫“毋死”的,积欠赀钱八千六十四,需要追讨。但毋死充当戍卒,现不知在洞庭郡哪一个县服役,归哪一个县管辖。
之后,是围绕这个"毋死"的负债人繁琐的公文往来。公文还用洞庭司马的印章封缄发送。历经长达三年公文来去之后,最后得知这个"毋死"戍卒迁调到了迁陵地界。
可见,从商鞍变法到秦始皇主政,官场蔽习已日见形成,所谓高効行政,只是昨日黄花。官场的运转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如何推御责任。仅仅一个戍卒的追债,其行政成本难以计算。要命的是,没有一个官员是真正想把这笔錢追回来的。君视民为草介,民视君为仇冦。即然皇帝把国家当作私产,那国家的好坏又关官员什么事呢?秦之亡,于此已见端倪。 里耶秦简仅是从秦始皇到秦二世迁陵县二十多年的档案记录。二十多年间,迁陵县丞此来彼去,换了数个,一些县丞连一年都难做满。尽管县官有二百石俸禄,但事无巨细,贫于应付。且监督告密之风盛行,人人自危。只有老于世故,精于钻营,机巧油滑,才可能如鱼得水,否则,官不聊生。 几百年后,有个做县官的,遇到了一个问题。是改变自己的心性适应官场蔽习,使得心为形役呢,还是保留自己的心性,回归自然,过穷日子?他最终选择后者。结果,辞职获准,便载欣载奔,高兴得象个孩子。写了《归去来辞》,文传千古。这个人叫陶渊明。 又,几百年后,有个做县官的,为官之地还是个肥缺,吴县,苏州府。
他给朋友的信,先是志得意满,之后,完全沒有为官一方的得意,官场"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间,百寒百暖,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尽尝矣。苦哉!毒哉!”痛骂自己丑态百出,沦为奴才妓女。
最后辞官,"乌纱掷于优人,青袍改作裙裤,角带毁为粪箕"。把官帽扔给演戏的,把官服改作内裤,这是何等洒脱。此人是袁宏道。
大厦将倾,表面的光鲜,盖不住锦缎下的日渐腐朽。官场一旦找不出一丝生气,吏情物态,日巧一日,冰灭了官员最后一点报効热情,这个政权也就只是苟延了。埋藏了两千多年的秦简,竟能读出这样的玄机。 里耶秦简最后记录是公元前221年。连中学生都熟知这个年份,秦亡了。
《归去来辞》写好的当年,东晋亡了。
袁宏道辞世仅三十年,明亡了。

苍 山 荐 书

南渡北归
一本可能消逝的书
讲谈社
中国的历史
先知书店
扫描二维码,把好书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