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用茶的力量行走江湖 人物-北青社区报大兴版
蒋多多 编者按:“你想表达什么,是鲜爽还是厚重,要在投茶量、水温、出汤时间上进行控制。”投茶、提壶、注水、出汤,一气呵成,除了器物发出的轻微碰撞声,动作流畅、和缓,我浮躁的心即刻沉下来。原本约了佟彤老师下午采访,得知她上午有课,空降到学堂,她看见我走进教室,眼神示意我坐下。在莲语学堂的高茶课上,佟彤老师正在上一节以生普为主题的普洱茶课。
“学茶、爱茶的人最终只有两条路,一条岩茶,一条普洱。”佟彤走上了岩茶路,但普洱她也爱,茶人虽有偏爱但不能偏颇。春日的午后,有些犯困,下午的采访由一场两人茶会开始,“这是2017年革登大树生普。”“大树有多少年?”“树龄超过300年,但茶商会告诉你是古树茶,能卖更高的价钱,我在课堂上会弱化概念,让大家去品味茶本身,好喝的就是好茶。”生普较之熟普更有劲儿,就像佟彤多次提到的一个词——力量。
茶是有力量的,解了她多年的病症。第一份工作做了三年后,她开始对生活迷茫。“我那时候不知道未来什么样,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像大多数人一样,她的生活患了“重感冒”,用她的话说是“纠结和拧巴”,一拧巴一纠结就是几年。“成年人的生活,谁没有点心事,无处排解的时候到处想办法。”直到有一天,她遇上了茶,被一片树叶迷住。“那时候真的是一下子就迷上了,上课总爱问问题,也不知道那些问题都是哪儿来的。”关于大红袍,当时她的困扰是武夷山九龙窠的六棵母树是怎么回事?到底什么味道?在同学眼中,佟彤有点过于“较真儿”,老师讲到一个问题时,她总能刨根问底把课堂的节奏带偏。
闻茶香要求侧面打开盖碗,不能把气呼进盖碗
就凭这股深挖的劲儿,她开始“寻茶问路”的生活,一学就是两年。从最开始在莲语学堂的中高级课,到跟随著名茶人王琼老师学习,最后她独自一个人走进杭州、福建、云南和南京等地的茶山,亲身参与采茶、制茶。抛下北京的生活,2017年她跟各地的树叶打交道,了解了茶的品种、产地、制作工艺、种植方式。更重要的是,她懂了如何与经历过水和火双重考验的茶如何交流。“就拿生普来说,从采摘、萎调、杀青、揉捻、干燥、蒸揉成型,一片小树叶经历这么多过程,脱胎换骨成为茶,不就像人生嘛!”在她看来,泡好每一泡茶才不辜负。
由内散发出的专注
茶是有生命的,给了她生活的方向。这几年学茶的经历告诉她愤怒、纠结、痛苦这些负面情绪是因为“不平衡”造成的。“你看我们的茶席布置,主泡器放中间,公道杯、水洗、品杯错落摆放,是因为平衡,你看着很舒服。”生活里的那些不平衡,也许一泡茶就能解决,当你专注于眼前的茶汤,你要和它对话,你尊重它、关注它,它自然能回馈你最好的滋味。
师从著名茶人王琼老师
在课堂上,学生问的最多的是“老师,投茶量多少,出汤时间要多久茶才好喝?”在茶农眼里,看茶做茶是大智慧,根据采下来的鲜叶情况来做,才能做出好茶,当然制茶师傅的手艺也不能忽略。在佟彤眼里,看茶泡茶也是大道,当然也看泡茶人的功夫。“其实无非三点,投茶量、水温、出汤时间。”采访的时候,每当提起水壶,她会即刻止语、微低头,专注在茶汤上,让我也有了代入感,仿佛万物都静止,只有眼前的一泡茶。她始终提及王琼老师的话,泡茶要注重‘观止行’,观想当下、止语止念、用太极仪轨的方式出汤。“现在有人问我怎么泡茶好喝,日日行茶、技艺在手、能量在心,每天给自己一泡茶的时间,坦诚地对待自己,关照内心,专注泡茶,那是不是烦恼没了,茶艺也练习了。”
佟彤像极了她最爱的岩茶,醇厚、馥郁并且滋味丰富。每周有固定的三天,她留给自己,从大兴到国贸坐80分钟地铁去学英语。“英语教室也是个小而美的地方,对我来说就够了,他不需要特别豪华,也不用特别有名。”近些年,她越发觉得自己渴望知识。一片树叶能有那么大的能量,历经水与火蜕变成茶,人呢是不是能汲取更多的知识,更丰富自己。这个问题是她一直在探究的,从没停止过。
文/记者 南懿轩 供图/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