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纪念恩师王蓉先生 随笔-魏峰学艺录
蒋多多前几日与初中教数学的郭先生、教英语的余先生短聚,问及教我们语文的王蓉先生,方知王先生已经不在人世。归来这几日,我颇有些心神不宁,总是回想起王先生当年教授我们语文时的点点滴滴。
与郭、余两位先生一样,王先生也是一位以严厉著称的庆中名师。她个子不高,体型微胖,齐耳短发,方脸大目。普通话很标准,嗓音有点沙哑,但声如洪钟,铿锵有力。是我们六班的语文老师,也是年级语文组的组长,还是四班的班主任,可谓事艰任重、一专多能。
先生教授语文,格外注重写作与阅读。比如,她在初一时就要求我们每个学生都要学着写日记,而且每周要上交一次,她每本都要过目、批改,甚至还会写几句评语。这个要求一直贯穿了初中三年。我由于小学就开始写日记了,所以完成这项作业还算可以。先生很快就发现了我的这一特长,经常给我写些鼓励的话。我记得其中有一句就是:
希望你在写作的道路上永远坚持下去。
先生的这句期许,我牢记了半生,也愧疚了半生。因为高中毕业时,其实我是有机会入读一所名校的中文系的,但我却选择了另一所以外语和经济闻名的学校。如今走出校门沉浮多年,才发现自己依旧对文字格外钟情,但水平却无丝毫长进,只能在自己的公众号里敲敲打打、聊以自慰,实在觉得诚惶诚恐、有负师恩。
先生引导我们阅读,除了精讲课文外,还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经常给我们讲述中外名著,比如国内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又比如国外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于是每当课余,先生给我们讲故事的时刻,绝对是全体同学最为期待也是最为专注的时刻。对先生来说,这些课余故事,可能只是调剂紧张学习的润滑剂;但对座下一众少男少女说,却不啻于打开了通向中外文学的大门。王老师讲的故事,我课后都尽量找来原著翻看。虽然有些也是囫囵吞枣、似懂非懂,但这粒种子却深深地播下了。
另一个途径,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应该是“体验式教学”。印象中我入庆安中学不久(我是初一下学期转学过来的),课堂上刚学完说明文的写法,先生即组织我们去参观学校附近的丝绸之路群雕,嘱咐我们每人写篇说明文。我后来很多作文有幸被先生表扬,但这篇确实是被表扬的第一篇。我清楚地记得,在与同学们参观时,我除了观察细节,记录数据,还额外多问了管理员几个问题。因此先生给我的评语就是(大意如此):观察认真仔细,搜集数据能力强。
还有一次,先生组织我们某个周末去沣峪口游玩,当然去者都是有作文任务的。我记得老师约定的集合地点是汉城路十字,然而我却因为拖延症而耽误了时间。等我赶到集合地点时,先生和同学们已经乘车出发了。我失望与懊悔齐飞,惆怅与孤独一色,怏怏不乐地往家走。街边理发店传出当时最流行的歌声“每次我走过这间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脚步……”这首歌其实是唱失恋的,但在当时的我听来,却格外忧伤,放佛句句落在我的心里。这次体验给我直接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我据此写了篇情深意切的日记,二是此后我开始改掉自己的拖延症。
先生的体验式教学,形式也是多样的,或许算是多媒体教学的雏形。初二时,先生给她所带的四班排了一回经典歌剧《兄妹开荒》。在操场上,四班同学围成一圈,圈内是先生和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两位同学手握锄头,表演着开荒的场景,先生则带领全体同学高声唱着:
“雄鸡,雄鸡,高呀么高声叫……”
时间已经过了二十多年,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两位主演同学的相貌和名字、四班同学高亢的歌声和骄傲的面容,以及,操场上其他班级同学惊奇而又艳羡的目光。那天的阳光温暖而热烈,那天的四班学生真的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是的,能学到这样一首与教材完全不同的而且带有故事的歌曲,谁能不引亢高歌呢?而能拜读先生门下,谁又能不为之骄傲、因之幸福呢?
坦率地说,我大约也算先生的一位爱徒。我的语文拿过几次年级单科第一,我的作文也经常被做为范文在多班传播。然而我却也做过两件对不起先生的事情。一次是初三的某个炎热的下午,上课期间老师严厉批评了某位同学,我当时觉得先生有些过于严厉,就在当天的日记中记下了这一幕,而且刻意这样描述了先生的面容:
老师涨红的脸像猪肝一样……
日记交上去后我就有些后悔了,但木已成舟,日记已经拿不回来了。出人意料的是,日记本发下来后,我发现先生依然给了我一个95的高分。而且显然,先生也注意到了我的不恰当的描述,但她只是在“猪肝”下面轻轻地画了一个横线。此后,先生也再没有提及此事,更没有因此而对我有所偏见。
我对不起先生的另一件事,是我曾在她面前撒过慌。
初三有段时间,我在学业上其实已经有些懈怠了(拖延症又犯了)。表现在日记上就是,先是越写越短,后来成了两天一记,再后来成了三天一记,最后竟演变成了一周一篇都没有。但周一还是要上交的,怎么办?我自作聪明想了个办法,先把本子上交了,然后课后又找到先生说:老师,我的日记不慎有写错的地方,我想拿回去改改。
先生同意了。我拿起日记本,飞快回到教室坐下,只利用几个课间的几分钟时间,匆忙写了两篇,终于赶在中午放学前又交了上去。
后来我多次以之为耻。先生执教多年,我这样一个小小的技俩,先生一定早已看穿。但她不说。她给我这样一个来自农村的所谓的优等生留够了颜面。她知道我的脆弱,她不忍打击我。她一直是以严厉著称的,但她在我面前,却保持了最大的宽容和耐心。
此后我经常回忆起我在她面前说谎的那一幕,回忆起她洞穿一切的眼神,回忆起她无事一般的淡定,大致也能猜测到她那一刻的痛心和失望。
其实,让她失望的,应该不止这两件事。
最让她失望的,或许应该是我中学毕业后上大学、参加工作,却从未再跟她取得过任何联系。我这个她曾经为之骄傲的学生,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从未给她打过一个电话、送过一句问候。我得意的时候,无暇问候先生;我失意的时候,却无颜打扰先生。如今,当我逐渐走出困境,开始懂得感恩过往、懂得珍惜当下的时候,先生却早已作古,无法再见。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生之痛,莫过于此。
如今我才知道,其实先生有过一段不幸的婚姻,但她在我们面前,头发永远一丝不苟,形象永远端庄大方,始终展现的是勇敢、坚定、乐观、善良的那一面。年少之时,我们不懂先生,不理解先生,不体谅先生,如今我们历尽沧桑、鬓已微霜,终于也算知道了光阴的宝贵、世事的艰难,然而蓦然回首,却已经“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呜呼!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谨以此文,纪念恩师王蓉先生。
二排右数第三即为恩师王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