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目光交汇之际的流逝 人像摄影-麦田左岸影像俱乐部

蒋多多| 目光交汇之际的流逝 人像摄影-麦田左岸影像俱乐部

蒋多多
拍照就是参与另一个人(或物)的必死性、脆弱性、可变性。所以所有照片恰恰都是通过切下这一刻并把它冻结,来见证时间的无情流逝。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奥古斯特·桑德 摄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平常的照片可能就是各种留影留念照了,在面对数码相机黑洞般的镜头时,我们都会下意识地看向这似乎无尽的深邃里,不受控制的延续着身不由己的仪式感。可能是被拍者的无意识,也可能是拍者对其的摆布,还有我们内心不自觉的伪饰,都有可能成为摄影人的素材,并被定义成属于摄影人独特的意义。哪怕它与真实南辕北辙,传播造就了个体同样的机会以及异样的结果。你注意过镜头前的眼神吗?你注意过被拍者的独有神态吗?它们呈现着变幻无穷的画面,仿佛灵魂永远不会消逝,哪怕相隔不同的时代,眼神交汇之际,被摄者仿佛在以观者的姿态审视着照片以外的世界以及交互流逝的时光。

▲奥古斯特·桑德 摄
遥望摄影之初,最大的技术屏障就是与时间的争斗,过长的曝光时间十分考验被摄者的综合素质,尽管背景不动,但却连清晰的人物主体都拍不到,的确令众多摄影人十分窝火。要想获得稳定清晰的姿态,在技术还未满足需求的时候,被摄者只能稳定心神,还要控制自己的眼部肌肉,谨防关键时刻出现眨眼的尴尬境况。
凝望镜头或许是很多人拍照时的本能,而这种最简单的形式化行为所涵盖的寓意或者延伸也是多元化的。人像作品往往有一种感染力,轻薄的相纸或者是能映照出我们眼神的镜面物,好似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我们总是以审判者的视角,似乎可以决定我们想看到的一切,可是在目光交汇之际,最终在对视中败下阵来的却是观看者,而画面中的人却恒久不变的呈现着凝视的神态,仿佛带着一种超越存在与消逝般的尊严。或许摄影的语言从来都是简单纯净的,它逐渐演变成可以物质的诗意,可以观看的声音。

▲奥古斯特·桑德 摄
最具艺术气息的佳作可能产生于最质朴的初心中。无数值得我们尊敬、寻常并且重复的人像,看起来几乎是一种形式上的复制,它所带来的能引发思考的深邃,或许就是摄影的属性,它的存在不仅仅来自拍摄者的创造思维,更来源于对形式枷锁的冲破与开放。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存在于世间的某种意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传递出来的复杂与深厚已经远远超越了摄影本身。影像作品中各怀心事的眼神,都是摄影历史脉络的最好参照。

▲奥古斯特·桑德 摄
在如同织网的行为社会中,摄影带来了更多的世界,世界也在悄无声息的被摄影改变着。绝望的眼神可以给予其希望,神秘莫测的目光也可以松懈成平淡。
时间是人类本体创造的,镜头将眼前的一切冻结,摄影见证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和各异神色,也见证着时间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