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看诗人王翰如何给我们带来洗心涤魂的艺术震撼《凉州词》 古诗欣赏-浙江启达教育
蒋多多 浙江启达教育点击关注,一起快乐成长
启达学堂
— Qi da xue tang —
这是一首声促意苦的反战诗,也是一首豪迈慷慨的军旅诗。整首诗悲凉和豪迈共存,给人以回肠荡气、洗心涤魂的艺术震撼,成为千古绝唱。
凉州①词
唐 ? 王翰
葡萄美酒②夜光杯③,
欲饮琵琶④马上催⑤。
醉卧沙场⑥君⑦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 释
① 凉州: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② 葡萄美酒: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
③ 夜光杯 :夜光杯,指的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据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西周(约公元前 1066 年——前 771年)国王姬满应西王母之邀赴瑶池盛会,席间,西王母馈赠姬满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曰“夜光常满杯”。姬满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此夜光杯名扬千古。夜光杯造型别致,风格独特,质地光洁,一触欲滴,色泽斑斓,宛如翡翠,倒入美酒,酒色晶莹澄碧。尤其
皓月映射,清澈的玉液透过薄如蛋壳的杯壁熠熠发光。到了唐代,夜光杯更是闻名遐迩。葡萄美酒产于凉州(武威),夜光杯产于肃州(酒泉),酒因杯而质愈显,杯因酒而名更著,名驰千秋。
④ 琵琶:弹拨乐器。
⑤ 催:催促。
⑥ 沙场:旷沙平野。后来用来指战场。
⑦ 君:你。
译 文
甘醇的葡萄美酒斟满了夜光杯 ,正准备举杯畅饮, 马背上传来了演奏琵琶的声音,像是在催促将士们喝完酒快快奔赴疆场。如果我醉倒在沙场上,请你不要见笑,古往今来,出征打仗有几人能活着回来?
赏析小课堂
shang xi xiao ke tang
作者介绍
王翰(或作王瀚),生卒年不详,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年轻时以博戏饮酒为事,并州长史张家贞颇礼遇,他感激之余,撰词以进,于席上自唱自舞。后被贬为汝州刺史。他任侠使酒,恃才不羁,因为行为狂放,又被贬为道州司马。他的诗流丽畅达,代表作品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等。
诗文欣赏
这是一首声促意苦的反战诗,也是一首豪迈慷慨的军旅诗。
第一句写香醇的葡萄美酒、精致的白玉雕刻的夜光杯,以小见大,展现出筵席酒香四溢的盛大场景。在苦寒边境,或许是刚打完一场胜仗,士兵们正为此欢呼。这景象使人惊喜,令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作者利用琵琶声,为画面增添了声音美,进一步渲染气氛,一个“催”字让人产生了许多猜测,究竟是在催促人们赶快出发呢,还是为了给这欢快的宴饮弹奏增色呢?
第三句戏说自己如果醉倒在沙场上,还请大家不要笑话,表现出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狂放不羁的个性。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热烈的。
第四句则是回应上一句对“君莫笑”的解答。“几人回”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性,体现出诗人“反战”的思想主题。
整首诗悲凉和豪迈共存,给人以回肠荡气、洗心涤魂的艺术震撼,成为千古绝唱。
五味杂陈的边塞战歌
—— 王翰《凉州词》鉴赏与新唱
谢琰 章黄国学
这首诗最成功之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不是生硬的对比罗列,而是编织了一张色彩驳杂、变化剧烈的网。也就是说,作者不仅运用了对比手法,而且花了很大的心思,去加强对比的力度,渲染对比的浓度,把双线并行的对比变成彼此交织的网。华美与灰暗,紧张与逍遥,笑与哭,生与死,都在这张网上。它直接打到读者的心里,让人有种五味杂陈、不知所措的刺激感。具体而言,作者用来加强对比的方法主要有二:一是环境渲染,二是戏剧冲突。
我们先来看环境渲染。这首诗的第一句出现了两种美好而奇异的事物:葡萄酒和夜光杯。它们为整首诗制造了华美,制造了逍遥,让人大笑,让人渴望生命。
葡萄,在汉代就已经由张骞引进了,不过那时还是当水果吃,而且只种植在长安的宫廷。到唐代,当王朝的势力扩张到伊朗人和突厥人的领土,当盛产葡萄的高昌国被唐朝所征服,葡萄和葡萄酒逐渐在民众间变得家喻户晓。葡萄酒在中原流传开来,甚至在山西太原形成了当时最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基地,每年都要进贡给皇帝。在重要庆典的场合,凉州和敦煌的军民,会以葡萄酒来庆祝、狂欢。这是一种被认为能够唤起迷人联想的、精纯稀有的饮料。它是妇孺皆知的,但能喝上并不容易。所以这首《凉州词》里所写的葡萄美酒,一定是大战前的饯别宴。它既显现了热烈的边境风俗,也体现了事件的重要、情绪的激动以及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惨烈。
如果说葡萄酒是真实场景的重要一环,那么夜光杯则纯粹是一种幻象。据汉代的一本笔记《十洲记》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杯,用白玉之精制成。这种极其珍贵的杯子,当然不会流传到边塞士兵的手中。所以,夜光杯只是一种夸张和修饰,是为了渲染葡萄酒美,仿佛只有珍贵的夜光杯才能配的上如此美酒,而只有如此美酒,才能配的上即将出征的英雄们的壮志情怀。
把葡萄酒、夜光杯的美景幻象一齐打破的是琵琶声:“欲饮琵琶马上催。”战士们刚要痛饮美酒,这时有一位乐师坐在马上,弹奏着急促的琵琶乐曲。作者用了个“催”字,这里有两种解读:一是说是催战士们喝酒,也就是说,琵琶是用来助酒兴的;二是说催战士们赶紧喝酒,赶紧上路。我比较认同第二点。因为如果只是奏乐助兴,何必在马上弹呢?坐在马上,意味着军情紧急,但是又不能不把饯行的仪式进行完,又不能不为这些即将出生入死的英雄们加油鼓劲,所以就在马上弹奏一曲,这曲子一定是急促的,包含着急促的情绪,也限于时间,只能聊奏一曲,用来饯行。这急促的琵
琶声,一方面把环境气氛从美妙舒适突然转向紧张激昂,另一方面也把最后短短的一段狂欢反衬得极其喧闹、绚烂,就像世界末日前的舞会,片刻千金,肆意宣泄。
写到这里,环境的渲染已到极致。作者笔锋一转,由写整体大场面而转向写一个特殊的人,戏剧冲突突然涌上笔端。这个人是一个与整个紧张气氛不太协调的懒汉。别人都饮尽杯中酒,整装待发了,他却还躺在地上,继续喝酒。于是,一定有很多人在催促他,甚至嘲笑他:“你,是不是怕了!懦夫!胆小鬼!”而这个懒汉、醉汉,却给出了一句惊人的回答:“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里面包含的情感太复杂了!
首先,它是一句气话,是在回击嘲笑他的人:你别笑我!一会你就死了,看你笑不笑的出来!其次,它包含着绝望和悲凉:有什么好笑的?喝完这酒,我就走向死路了,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再次,它是自我调侃:我都是快死的人了,你就不能让我再多喝一杯吗?最后,它又是一句誓言,一句豪言:你笑什么笑!我喝完酒就上战场!我就从来没打算活着回来!这四层情感,都浓缩在“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冷酷的事实里了。极端丰富的情感,却用极其冷酷的事实呈现出来,真是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可谓:此时无情胜有情!可以想象,当在场的其他战士听到这一句时,心灵该被怎样的力量所重击!当时的场面、气氛,又会变得多么丰富!有人垂泪,有人嚎啕,有人怒吼,有人苦笑,有人疯傻,有人沉默。然而,琵琶声还在催促,战马还在嘶鸣。所有的表情和声音,都会归于一空,只看见一支昂扬的队伍,一路绝尘而去!悲伤如尘埃落定,斗志如血光冲天!
因此,“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一句台词所包含的戏剧动作和戏剧语言,足足可以敷衍成一个独幕剧,但在这里,王翰用最经济的笔墨,展现了最复杂的戏剧冲突。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还是得归功于对比手法的无所不在的运用:华美与灰暗,紧张与逍遥,笑与哭,生与死,总是不断交织呈现,最终迸发在这一句台词中。
总的来说,王翰这首《凉州词》在盛唐边塞诗中是知名度极高的一首,不输给高适、岑参的长篇巨制,之所以如此震撼人、感染人,根本还在于他所传达的情感的复杂性。在初唐、盛唐,唐朝国力强盛,边塞战争胜多败少,边境不断扩张。所以,在边塞诗中,建功立业、杀敌报国是主流声音,豪迈绮丽是主要风格。无论是酣畅淋漓的战争本身,还是白雪黄沙的边塞风光,都会带来强烈的刺激性和煽动力,但这些感受和力量,更多是外在的,是客观的,虽然张扬,但缺乏深度,有种集体无意识的感觉,仿佛所有人都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情感,都在叫嚣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羌笛何须怨杨柳!”都在惊叹着:“一川碎石大如斗!”“千树万树梨花开!”然而,战争多了,累了倦了,奇景也看腻了,自然就会有一些别样的声音出来。尤其是,从盛唐开始,很多战争是毫无必要的穷兵黩武之举,并不受欢迎。更何况,从安史之乱开始,唐朝国力衰微,内乱不断,边塞战争开始变得胜少败多,版图也缩小了。所以,从高适的诗歌开始,边塞诗已经出现复杂的情感因素了。王翰的这首《凉州词》,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或者说是新航标。它着重从心理上开拓边塞诗,力图表现真实而复杂的战士心态,尤其是从生命、人性等最为平凡、亲切的角度去看待,它所体现的温情和痛苦,也比豪言壮语更有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