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第五届“中大旅游沙龙”圆满结束 旅院资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蒋多多| 第五届“中大旅游沙龙”圆满结束 旅院资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蒋多多第五届“中大旅游沙龙”(即原第一至第四届粤港澳旅游研究学术沙龙)于2018年6月16-17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园文科楼举行。来自21所国内外知名旅游院校的青年学者、博士生及部分资深学者参加了此次旅游研究领域的深度交流研讨,展开思想的对话与碰撞。
由于前期报名发言踊跃且选题质量较高,为配合广大学术同仁的热情,本届沙龙第一次采取了两个会场并行的形式,一共分出11个主题环节。第一分会场的主题包括:旅游经济(含2节)、背包客、量表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新问题(含2节),第二分会场的主题包括:文化与遗产、休闲研究(含2节)、社区与社会、情感与体验。每一节有两到三位发言人,每位有18分钟时间介绍自己成果与思想,之后评议人对发言做出5分钟左右评议。小节结束前的10分钟则是自由讨论时间,所有与会者都可以加入到学术对话中来,提出疑问或发表看法与见解。

第五届中大旅游沙龙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词。孙九霞教授首先对各位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沙龙名称的修改做简短说明后,指出了举办此次沙龙的目的:学术的反思与进步、思想的争鸣与碰撞;同时强调,学者应思考在当前伟大的时代如何探讨学术独立性以及拥有使命与担当;最后,孙九霞教授希望沙龙能够成为一个思想交流平台,所有人都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对话,并从中获得启发。

孙九霞教授致开幕词
第一节“新背景下旅游经济研究(1)”由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黄松山教授主持,这一节中的发言包括:华东师范大学杨勇教授从社会交往与旅游情境视角对旅游需求效用进行探讨,浙江工业大学赵磊副教授采用一种动态面板计量方法检验旅游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中山大学李师娜教授介绍了综合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方法创新测度旅游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

黄松山教授担任主持
第二节“新背景下的旅游经济研究(2)”由中山大学李师娜教授主持,这一节中的发言包括:中山大学左冰教授引入嵌套型旅游生产函数构建了旅游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测算模型,并对旅游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探究;中山大学代姗姗博士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跨国酒店集团在华区位分布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信阳师范学院章杰宽博士运用动态递归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了碳税政策对中国旅游关联产业的经济影响。

李师娜教授在发言中
第三节“遗产、文化与旅游”由南京大学张宏磊副教授主持,这一节中的发言包括:中山大学余晓娟博士探讨了特定文化遗产元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旅游生产和旅游消费中的地位;中国人民大学苏明明副教授从可持续生计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苏州大学周永博副教授以罗兰·巴特的迷思学(myth)为理论基础,以隐喻提取技术为手段,讨论了苏州诚品书店旅游迷思的重构与解码。
第四节“转型背景下中国背包旅游与背包客”由华南师范大学蔡晓梅教授主持,这一节中的发言包括:中山大学博士后解佳基于个体化社会视角对中国青年背包客进行了探讨,对背包旅行魅力及其当下困境做出深刻解释;上海师范大学朱璇副教授根据大量东西方背包客田野调查内容,在跨文化视角下对背包客进行四个象限的类型学划分;华南师范大学罗鲜荣博士专门介绍了有关中国特色背包客群体——驴友(Donkey Friends)——社群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五节“休闲产业与休闲研究(1)”由中山大学张骁鸣副教授主持,这一节中的发言包括:中山大学崔庆明博士首先分享了英国的“漫步(walking)”观念史与国家公园发展现状之间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李丽梅博士带来了关于我国休闲产业范围、指标与差异的研究,为国内休闲产业研究的范畴与边界等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吕宁副教授分享了基于城市休闲吸引力评价体系的满意度指数测评研究。

第六节“旅游领域的量表开发”由华南师范大学刘俊教授主持发言,这一节中的发言包括:南京大学张宏磊副教授以“对旅游研究中量表测量的‘测量’”为题,深入讨论了量表使用过程中应当谨慎考虑的情境化问题;中山大学陈钢华副教授分享了有关背包客身份测量的量表开发的相关成果,与张宏磊副教授的发言形成了有意义的直接对话,引发了与会者的浓厚兴趣。
第七节“休闲产业与休闲研究(2)”由中山大学赵莹副教授主持,这一节中的发言包括:浙江工业大学潘海颖副教授紧分享了当代休闲研究的哲学意义与研究方法,从哲学视角给大家提供了休闲研究的思考方向,并在对话环节介绍了从青少年开始提供“休闲教育”的关键价值;中山大学梁增贤副教授则基于休闲研究漫长的历史梳理,呼吁休闲研究学者更多从更广阔的社会视角去研究休闲,开启休闲研究领域的新时代。
第八节“新技术、新方法与新问题(1)”由中山大学陈钢华副教授主持,这一节中的发言包括: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苏锦峰博士从动机与制约因素的正反两个方面对爱彼迎(Airbnb)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做了综合模型分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邓宁副教授运用计算机辅助方法进行了图片元数据分析,探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目的地形象构建营销等前沿内容;南京审计大学刘先伟博士则对OTA平台在线评论的在线激励机制展开讨论,展现了相关研究对于行业实践的积极意义。

苏锦峰博士在评议中
第九节“社会与社区”由中山大学代姗姗博士主持,这一节中的发言包括:浙江大学王亮博士分享了在后殖民时代香港居民和大陆游客在凝视理论下的“他者之外的他者”的关系;广州大学魏雷博士带来了以泸沽湖案例分析旅游社区居民塑造自身“原住民本土性”的相关成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龙良富博士则探讨了文化资本视角下少数民族居民作为旅游发展中的个体在传统技艺的积累和转化现象。
第十节“新技术、新方法与新问题(2)”由中山大学刘逸副教授主持,这一节中的发言包括:中山大学李默涵博士基于旅游凝视概念建立起P-C-S-T-D理论框架,对智慧旅游目的地建构与消费过程及背后驱动力进行系统分析;美国天普大学杨旸教授对大数据方法做了扼要介绍后,结合过往研究对大数据在酒店、旅游、管理领域的应用及其暴露出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带给现场观众不少启发;桂林旅游学院讲师王中可则介绍了采用贝叶斯估计的SEM,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例研究展会可持续性与社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成果。
最后的第十一节“情感、态度与体验”由华南师范大学林清清副教授主持,这一节中的发言包括:广州大学郑春晖博士分享了黑色旅游地恐惧景观的知觉与情感体验的差异研究,为黑色旅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游客视角;华南理工大学刘丹萍副教授选取了河南省三个村落作为案例地,深入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居民的旅游消费态度问题;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赵刘副教授从现象学视角展示了关于旅游世界的历时和共时的直观构造过程。

参会者现场自由讨论
在闭幕式环节,沙龙主办方邀请了朱璇、解佳、王亮、杨旸等4位发言人以及中山大学硕士生凌玲等为代表,总结分享对整个沙龙的感受和看法。5位总结人充分肯定了本届沙龙丰富多样的主题、充实且具有启发性的内容和自由而热烈的讨论,特别肯定了沙龙的“对话”精神,对沙龙中激起共鸣、激发碰撞的场景印象深刻,相信每位参会者都有不小的收获。同时,他们也认为通过沙龙中心无芥蒂的学术交流,与更多学者相互熟识,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对于今后的合作研究推进也大有裨益。
最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对本届沙龙做了闭幕致辞,代表主办方对各位参会者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表示将会把明年的沙龙办得更好,不辜负大家共同建立起来的这个特性鲜明、独树一帜的学术对话共同体。
撰稿:徐文月、刘思、张骁鸣
摄影:郜聪
编辑:王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