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盈江:南方丝路边贸重镇 竹林婆娑鸥鹭翩飞 中国影像方志-掌上盈江

蒋多多| 盈江:南方丝路边贸重镇 竹林婆娑鸥鹭翩飞 中国影像方志-掌上盈江

蒋多多
CCTV-10
2018.12.3 22:31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盈江篇
丛山关隘间,怒吼着英雄的诗篇;
峡江市集上,交换着玉石的光彩。

南方丝路用历史的褶皱讲述绚烂而沧桑往事,那故事的主角,是一座远在边陲,却传奇跌宕的小城,云南盈江。
南方丝路的繁茂
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大夏归来,向汉武帝报告,在大夏发现了四川出产的蜀布和邛竹杖,而那些蜀布和邛竹杖是经身毒国转卖过去的。
听了张骞的报告,汉武帝下定决心,打通从四川到身毒的官方驿道——蜀身毒道。
因为这道路的开通,中国西南边陲诞生了一座边贸重镇。

蜀身毒道,从成都出发,经云南的大理、保山、德宏一路蜿蜒进入缅甸,直达印度,全长约2000千米,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条重要线路。

这条线路进入缅甸之前的最后一站,就是有着“象城”之称的盈江县。
与缅甸三面接壤的盈江县,自古就是边陲要地、古道重镇。

地处中缅交通咽喉锁钥,盈江县边贸往来的繁华流淌在大街小巷。
盈江,这个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边贸重镇,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创造着自己的传奇。
芒允美食的香气
芒允红豆腐是盈江独特的美食。
尹培荣一家世代生活在芒允,制作芒允红豆腐已经有九代了。

制作红豆腐是门技术活。
晾浆凉到38度,豆腐口感最佳。晾好的浆用芒允特有的酸浆点豆腐变成固体。再将豆腐切成3厘米的豆腐块,摆进捂箱发酵。经过三天两晚,豆腐块长出绒毛。
用盐巴、辣椒、当地特有的小锅米酒按比例腌制,再次发酵,豆腐就可以食用了。
尹培荣夫妇为勐弄乡的孩子们准备一道特殊的美食,芒允红豆腐是必不可少的蘸水配料。
由于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勐弄乡的孩子们与父母聚少离多。对孩子们来说,这道美食饱含着家的温暖、妈妈的味道。
竹林婆娑中的鸣叫
竹林婆娑,鸥鹭翩飞,亚热带慷慨的阳光和大盈江充沛的水系滋养着丰饶的雨林。
2014年,盈江国家湿地公园开始建设,边陲之地多了一张国家级的生态名片。
由于高山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盈江生长着中国纬度最北、经度最西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
高达73.9%的森林覆盖率让它成为了中国西部热带物种资源库。

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横断山区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经过盈江,繁衍栖息的鸟儿把这里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盈江有了“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的盛誉。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目前发现的1458种鸟,盈江已记录到了650多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44%,云南省鸟类总数的68%以上。

世界最大啄木鸟之一大灰啄木鸟,世界上最小猛禽之一的红腿小隼等等珍稀鸟种只有在盈江才能看得到。
上万人参加的目瑙纵歌
在对祖先、神灵的缅怀中,景颇人的友爱互助,代代传承。
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和十六日,是景颇人一年中最高兴的日子。

这一天是景颇族最盛大、最隆重的民族节日—目瑙纵歌节。
“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目瑙纵歌就是大家一齐来唱歌跳舞。

目瑙纵歌是盈江特有的文化,没有人数限制,多则上万人参加。
斋瓦是景颇族对祭师的称呼。在目瑙纵歌节上,德高望重的斋瓦都要高声吟唱景颇族的创世史诗。

天地始创,祖宗起源,宗教文化,风俗礼仪,英雄人物,人祸天灾……《目瑙斋瓦》是一部口耳相传的景颇族创世史诗。
2006年,景颇族目瑙纵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目瑙斋瓦》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守护着绿水青山,收获着生态财富。
曾经的蜀身毒道,早已时过境迁。

春天眷恋着彩云之南,飞鸟象群在此游弋,河鲜山果在此丰收,目瑙纵歌在此传唱,丝路史诗在此书写。

盈盈江水,勃勃生发,这里不仅是热血部族的故土,更倾听着当代文明的心跳。

盈江,又踏上新的丝路,拥抱着新的明天。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盈江篇》
播出时间:12月3日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