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空灵古琴 万物之声 容斋笔记-容斋
蒋多多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一度被视为治世之圣器、修身之神物。有“圣人治世之器,君子修养之物”;“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品质容斋 品位容斋
悠远古琴
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籍记载,琴的创制与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周朝时,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说明古琴至少在周朝,便已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
东周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五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琴谱、琴曲以及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琴音
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
恬淡、平和的古琴,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自性里丰富的精神世界。
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称为天地人三籁。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宋《琴史》:“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
琴音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体会到“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庄子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庄子·天道》
琴德
晋时嵇康作《琴赋》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认为在各种乐器中,古琴是最好的,具有最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
古琴九德: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
汉桓谭《新论 琴道》称雅琴取象于天地,“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
汉班固《白虎通义。礼乐》称“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
魏晋嵇康《琴赋》更称“愔愔琴德,不可测也。体清心远,邈难极兮。……能尽雅琴,唯至人兮”;
唐薛易简《琴诀》更视“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思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琴境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嵇康 《琴赋》:“物有盛衰,而此(古琴)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在古琴朴实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音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
古琴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它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琴式
古琴造型优美,有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列子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剑式以及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钟离式(鹤鸣秋月琴)等。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厚约二寸。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五根弦也象征着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
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
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北斗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
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名琴名曲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十大名曲:广陵散、高山流水(唐后分为《高山》和《流水》二曲)、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阳春白雪、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醉渔唱晚。
---<End>---
本文由 容斋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收集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中国风原创内容收集/产品暨项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