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多多- 白日飞升 怪谈-达哥的故事盒子

蒋多多| 白日飞升 怪谈-达哥的故事盒子

蒋多多 “贞元十年,谢真人名自然,于县界金泉紫极宫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云气,万目共睹。”
——《唐书》
大唐德宗年间,南充县大方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姓谢。这一年,谢家生了一个女孩儿,为她取名自然。
谢自然小小年纪,便显得与常人不同,从来不吃荤血之物。她十分聪明,邻里间常说,自然若是男丁,恐怕谢家将来就会出一个状元。
谢家在大方山下,这座山的山顶有有一尊古老的太上老君塑像,谢自然到了奔跑玩耍的年纪,便总是到山顶对着老君神像顶礼膜拜,天黑了也迟迟不愿下山。谢母宠溺女儿,便把家搬到了山顶,与老君像为邻。自然从此便常常诵读《道德经》《黄庭内篇》等道家经典,令人惊异的是,她初读时便觉得十分熟悉,读第二遍便能背下来。
唐代皇帝以李耳后人自居,崇尚道法,于是民间求仙问道之风盛行。谢自然七岁时,母亲便令她跟随道姑越惠学道,过了一年,因病才回家。休养好了身体,母亲又让她伴随在道姑日朗左右将近十个月。经过在这些出家人身边的求学问道,谢自然愈发显得与常人不同,平常所谈论的多是神仙、道法之事,言词清丽,气质高雅,周围的人都啧啧称奇。
谢自然十四岁那年,新稻丰收,家家户户都设宴,感恩上苍的馈赠。当谢家开宴时,自然却对满桌菜饭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母亲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难道你们看不出来吗,碗里的新米,尽是蛆虫,这怎么能吃呢?谢家人已经习惯了自然的与众不同,也不强求她。从此以后,自然一粒粮食也不吃,每天只吃柏叶,一天就可以吃掉一枝柏树枝。
这件事过去没多久,谢自然忽然请求家里人为她煎皂荚汤,母亲仍然感到奇怪,便问她,皂荚水是用来浣洗衣服的,如何能喝?自然就说,对于魂灵而言,这座肉身不正是一件衣服吗?肉身污秽,亦需浣洗啊。自然喝了皂荚汤之后,果然连吐带泻,从体内排出的秽物之中,有着各种虫子,大的小的,红的白的,不一而足。自此以后,谢自然看起来皮肤更加洁白,晶莹剔透,整个人都显得明亮起来。
就这样过了七年。
忽然有一天,谢自然连柏叶也不再吃了。
又过了两年,连水也不喝了。母亲担心她的身体,便叫她到开元观拜访道士程太虚,学习辟谷绝粒之法。
谢自然的怪异行径,在街谈巷议中越来越离奇。人们都说谢家出了一个女神仙,甚至有人不远千里前来求仙问道。
地方上的这桩奇人异事,也传到刺史韩佾的耳边。为了验证谢自然断绝饮食的真假,韩刺史命人把谢自然关在一个密封的房中,着人严加看守,断绝她与外界的联系,足足关了八十一天。期间,谢自然为免他人担心,每日早晚都会对看守报平安。起初,韩刺史仍然认为这不过是妖术,待到五十余天时,韩刺史才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到了约定之期,韩刺史命人把谢自然放出来,大家都发现她肤色红润健康,声气朗然舒畅,一点也没有饥饿、疲劳的神态。韩刺史拜服,还让自己的女儿拜谢自然为师。
谢自然的父亲在外面宦游多年,也听说了自己女儿的神异之事。他急急忙忙回到家,发现谢自然勤于修道,不餐不饮,因此十分震怒。谢父认为这是妖妄,便说道,我家世代儒风,怎会生出如此妖惑呢?
于是父亲也把谢自然关在房中四十余天不给饮食。谢自然反而更加神清气爽。谢父大惊,但也默认了自己女儿修道有成的事实。
从此以后,谢自然便周游各处洞天福地,一心求道。有一次她听人说,天台山玉霄峰住着一位名叫司马承祯的人,是超凡脱俗的高道,向他学道,必有所成。
于是谢自然便不辞辛苦,投天台山而去,寻访司马承祯,想要拜求他收自己为徒。
见到司马承祯之后,谢自然纳头便拜,讲明心意之后,司马承祯却并没有马上答应。谢自然也不气馁,便在玉霄峰下寻得一处清净所在,结庐而居。每日除修炼之外,便是砍柴汲水做饭,一心供养司马承祯。
过了些时日,司马承祯惊讶于谢自然的不辞辛劳、坚定不移,便对她说道:我没有什么道行德业,怎么能承受得起你这般虔诚的供养?你究竟想要什么呢?
谢自然再三拜道:学生在万里之外就向往师父的度世道行,所以特地来寻求大道法门,以求度脱俗身,此外,别无所求。
司马承祯仍然犹豫,因为谢自然是女儿身,也就是所谓的坤道,素来坤道是极少有人得上乘法门的,轻易传法,恐有损大道。
因此,司马承祯对谢自然虽不再见疑,但只传她一些小道,敷衍着不传大法。
又经历了几番寒暑、若干岁月,谢自然的求道之心没有一丝一毫改变,但不免有些迷茫。她常常叹息道:得遇名师,却不曾被真的收录在门下,莫非是命中注定吗?
每每登上玉霄峰顶,她便会如此感叹。
一日,谢自然再等玉霄峰顶,远远望见沧海涌浪,天地间似有神仙楼阁。自然心想,人间看来是寻不到名师了,蓬莱仙岛想来也不遥远,不如到那儿寻师。
于是谢自然告别司马承祯,将身外之物一概舍弃,只穿着一件布衣,又拿一领席子投进海中,她便坐在席子上面随波涛浮沉。
在海上漂流了不知几天几夜,谢自然遇到了新罗国的商船经过,船员以为谢自然是海难幸存之人,便将她救上来。
登船行了几天,谢自然不吃不喝,船员们十分奇怪,谢自然便说明了自己的来历。大家都十分惊奇,有的相信,有的怀疑。谢自然也不辩解,只是说道:我一定会到达蓬莱仙山的。
这一天日落时分,碧蓝色的海水渐渐变成墨蓝色,天海相接之处,似有巨浪袭来,远处的海水中泛出阴冷的火光,船员十分害怕,谢自然却十分镇定,船就在这阴冷的火光中航行。顷刻间大风浪袭来,风帆、舵桨都失去作用,整条船就像一粒粟米一样在大海中漂荡。
不一会儿,船漂到一处,只见水色如墨;过后,又漂入一片粉色的水中;接着,又漂入一大片朱红色的洋面;过了朱水,进入的水面是硫磺一般的黄色。就在大家十分害怕的时候,忽然风向一转,船便进入向阳的海湾,一时间变得风平浪静,仿佛刚才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人们从船上眺望,远远看去有一座大山,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山上有草木,云雾缭绕,也有飞禽走兽,都是黄颜色的。到了山脚下,船上的人一齐都上了山,见石头不论大小,全部是硫磺。硫磺不易得,船员们大喜,认为自己发了财,便扔掉船上所有货物,都换成了硫磺。
谢自然起初以为是到了蓬莱仙山,四处寻访,却不见一点人的踪迹。
谢自然难掩失望,只好再次登船。
商船再次经历了四种水色的洋面,又遇上了大风。这一次的风浪,比上一次更猛烈,风浪之中更有人们从未见过的海中怪兽,那些不知名的海怪有的长着似乎可以吞下天地的大嘴,有的身长不知道有多长,从头看不到尾,有的通体散发着难以名状的光芒。船员们认为是装取硫磺惹怒了仙人,十分惶恐,纷纷祷告。
谢自然并不害怕,但他担心船员们的性命,便默默地向蓬莱岛上的仙人们祷告。
—会儿功夫,风浪便过去了,海怪也不见了踪迹。商船到了一个海岛岸边。只见岛上峰峦叠嶂,林木葱茏,花草鲜艳,山间飘着清淡的雾气,好像春天的景色。
众人登岛后,望见远处有许多居民房舍,谢自然心想:莫非是到仙山了吗?
别人都被这新奇景色所吸引,呼朋引伴四处漫游。谢自然独自—人走到一处僻静所在,见有几个穿着青衣的道士。此地有微风,风吹动树木,发出金石般美妙的声音,花草则发出阵阵异香,彩缎色的鸾凤,白如霜雪的仙鹤,碧色的鸡,五彩的狗,都在庭院中闲游。
片刻,一个状貌庄严的道士走出房门,青衣侍者引领着谢自然到他面前施礼。
道士问道:你想到那里去?
谢自然答道:我想到蓬莱岛去寻仙师,求个超脱凡世的法门。
道士笑道:蓬莱岛与此地隔着鹅毛也浮不起的弱水,相距三十万里,船是没法子走的,不是飞仙,别想上去。
谢自然不曾气馁,仍旧问道:难道凡夫俗子就没有求仙问道的机会了吗?
道士说道:天台山玉霄峰的司马承祯,名讳已经录入仙籍,人仍在中原,他才是优秀的师父,你可以回去见他。
谢自然想了想,拜谢而去。
不一会儿风起了,船员们观定风向,认为可以返程,便纷纷上船。谢自然便与大家一同上船。等船帆扬起,又是一阵阵大风,但海面却没有半丝波浪。大风送着船走了三天三夜,风止之时,又回到了谢自然投席浮海的岸边。
谢自然便告别了船员,再上天台山拜见司马承祯,并把这一行程中告知所经历的种种奇异景象一一述说。
司马承祯被谢自然不畏艰险、一心求道的决心打动,终于答应择日升坛,传授上清大道。谢自然得到了司马承祯的真传,修炼愈加精进。有一天,司马承祯与众徒弟在玉霄峰顶打坐入定、呼吸吐纳,修炼完毕,司马承祯对徒弟们说道:方才有蓬莱仙人来到玉霄峰,给我带来东海青童君、东华君的邀请,我现在要走了。
不一会儿,司马承祯便羽化了。谢自然默然欢喜,与师兄弟们一道为师父修建了衣冠冢,便告别了众人,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大方山。
在大方山不知修炼了多久,谢自然也成为人们传说中得道成仙的人。新任刺史李坚对她十分敬重,并为她修建了道场。搬入道场那一天,碧空如洗,百花齐放,异于常景。
但谢自然对刺史李坚说道:这个道场我用不了多久,三个月后我便会离开的。
李刺史不解其意,但仍然小心侍奉。
三个月后的的一天,正值道德天尊神诞日,善男信女都来到谢自然的道场进香礼拜,络绎不绝足有数千人。
忽然,五彩缤纷的云彩遮住了半个天空,如天籁一样的乐声远远传来,殊胜的异香久久不曾散去。众目睽睽之下,谢自然一袭白袍,衣带飘飘,缓缓向着天空飞去。
不到一会儿时间,谢自然所穿的衣冠、簪子、袜履,都褪留在原处,衣冠都还保持着原来系结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