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茶学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州仙逝享年108岁,沉痛悼念愿茶仙张老一路走好-饲壶山房
2017年6月4日9:22,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于福州仙逝,享年108岁。
张天福先生用一生的寿数写完一个圆满的“茶”字,而他曾说过的话,则奠定了他为茶倾其一生的志愿。
“一只脚进了茶界就再也拔不出来,能够兴茶富民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
——张天福张天福先生
奈何天不使人间独美好茶,邀张先生仙驾极乐,人间茶缘已尽,再添仙界茶香!呜呼,张先生千古!出生名医世家,他却将一生志向投入茶业
1910年,张天福先生出生在上海。隔年,父母带着他回到故乡福州御女高手,并开班了遂生堂西医局。自此,他便在医学世家的氛围中熏陶长大。
作为名医世家的独生子,父母希望他能够继承祖业,攻读医学,成为一名医生。但他想到祖国农业落后,人民缺衣少吃,又看到家乡——福建三大特产之一的茶叶衰败不堪,就和几个同学决心报考农业学校,为振兴祖国的农茶业出力。
志在振兴祖国的农业茶业的他唐怡莹,选择了金陵大学农学院。1932年,他获得了农学学士学位,选择了茶业作为人生第一目标,从此,与茶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宋智孝整容。
毕业后,他开始从事茶叶教育、生产、科研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福建茶业乃至中国茶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雪国耻 他制作出中国第一台手推揉茶机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张天福先生满怀理想来到当时的福州协和大学任教天黑黑简谱,并开始筹办茶叶改良农场。
中国一直是沿用古老的用脚揉捻茶叶制茶方法,张天福先生曾看到日本报纸上刊载中国茶农头上拖着长辫,裸着上身,赤脚揉茶的照片,加以嘲弄。愤怒之极,张天福先生立志改变这种被嘲笑的落后生产方式南京大学校歌。
1934年,张天福先生踏上了对日本和中国台湾茶叶的考察之旅,这次刻骨铭心的考察让他奠定了开创中国现代茶业事业的使命和信心北宋仕途。
1935年8月,他到福安创办了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福安茶叶改良场,将茶叶科研与教育结合起来。随后又到崇安(现武夷山市)创办福建示范茶厂,组织茶叶生产合作社魔兽改建器。
他从日本引进红茶加工设备,后又亲自设计制作了适用于农村的廉价木质手推揉茶机。由于他开始构想设计木质手推揉茶机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因此,当他的设想成为现实时,便将此机名为“9.18揉茶机”,以警醒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可见一斑。第一台手推揉茶机的问世,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的历史。创办福建省第一所茶校和第一茶业改良场
立志献身茶业的张天福先生认为:除了自己认真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外疯狂酷公主,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花都酒剑仙,培养自己的人才再世人生,走科教强业之路。
为此,他自大学毕业被聘任为福建协和大学助教之时起,便利用教科书备课的机会收集有关茶业资料,编写茶树栽培、茶叶制造等教材,并取得校方资助,转道台湾实地考察茶业。此外,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写了《台湾之茶叶》考察报告,郝璐璐并决心创办福建第一所茶校和茶业改良场。
1935年8月,经多方努力,取得福建省教育厅和建设厅支持福建省建设厅、教育厅决定创办福安茶叶学校与茶业改良场,委派张天福先生为筹备员。
于1935年8月在福建著名茶区之一的福安,创办省立福安农校,在社口设立茶业改良场,张天福先生出任福安农校校长兼任茶业改良场场长。从此,福建有了现代茶业教育和科研机构。70岁高龄之际,攻克乌龙茶做青难题
一生挚爱茶叶梵高传,张天福先生从未因为年龄的关系,而停下研究茶叶。
1980年,70岁高龄的张天福先生带领科研人员攻克了制约乌龙茶品质最关键的“做青”工序难题,改写了几百年来看天做茶的历史。
同时,张天福先生还倡导中国茶礼,而且身体力行。在他生命历程的后半段时间里,虽已百岁高龄,仍然忙得不亦乐乎:倡导、宣传、组织、协办以宣传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或是整理资料,或是撰写文章。
在他看来,需要做的事太多太多,必须分秒必争。他无数次被聘请担任全国、全省各种优质茶、名优茶鉴评会主评。既为他施展特殊专长提供演示机会,又通过这种活动传授技艺、培养年轻一代。俭清和静,是他对中国茶礼的哲学提炼
“俭清和静”这四个字是他晚年对中国茶礼的理解和概括,如今已经被茶界广泛
推崇。
张天福先生的人生同样是淡泊名利、平静俭朴的人生云朵宝贝。在他的家里,满满地摆放着各式茶叶样品。他一生爱茶,但并不以饮名茶自居。在他看来,“为茶”之道根本在于“为人”,“品茶如品人”。
他认为,无论是福建大红袍、铁观音,浙江西湖龙井,还是江苏洞庭碧螺春,安徽黄山毛峰,只要是自己最喜欢喝的,就是好茶。
他对到家里拜访的人十分讲礼貌,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都会一样热情款待,亲自到门口迎候,并为之泡茶。但对迟到者,不管身份怎样尊贵,他都会用“不给茶喝”作惩罚。
张天福为饲壶人陈旭题字
为了中国的茶叶,张天福先生一生都在积极奔走生命读经。正如张先生在百岁华诞庆典的发言中,谦虚地说:“我的一生,永远是学生,愿在有生之年,同大家一起丘倩鸣,立足于解决福建茶叶生产中的现实问题。要深入实践,从源头创新、打基础做起,望能群策群力做出成绩仙城之王,报效祖国和人民。”
深刻悼念张天福先生!永远缅怀这位一生都为中国茶界做无私贡献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