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致敬!他们的春节这样度过…-SDTV经略海洋
嬴渠梁导
语
READ
年,这么快就过完了……
但,他们根本没休假……
这个春节,又有不少海洋人因为工作需要,奋战值守在南极冰原、茫茫大洋和孤悬海上的无人小岛上。
当夜幕降临,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城市上空绽放,身处异乡的他们又是如何度过这个春节的?
坐标:“雪龙”船
2月15日是农历大年三十,执行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船正在穿越西风带超级客栈系统,前往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进行本航次第二次补给。当天,海况良好,考察队在“温柔”西风带度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
年夜饭
喜庆的中国结、红红的“福”字、精致的窗花……除夕当天,“雪龙”船被队员们装扮得喜气洋洋,充满着浓浓的年味。陈启杰
“神犬仰天迎旭日,雪龙昂首庆丰年。南极祥瑞(横批)!”这副张贴在餐厅的春联令人过目难忘耒阳房产网。“这是考察队从多副对联中挑选出来的轩辕绝,读起来朗朗上口,代表着队员们的心声。”考察队党办主任桂元华说。
“新年快乐!干杯!”17时30分,考察队员们欢聚一堂,一同享用厨师们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年夜饭。
(南极考察队员在“雪龙”船上喜迎新春)
对大厨秦冬雷来说,看到队员们吃得高兴,就是他最欣慰的事,但他也有遗憾——
做了这么多年的年夜饭,却从来没有给家人做过,总觉得亏欠家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晚饭后,考察队在7层驾驶台为大家提供免费卫星电话,向国内亲人拜年。在打电话的队员中,水手唐飞翔显得很平静。在外过春节对于他来说没什么特别之处,这已经是他在“雪龙”船度过的第19个春节。从1994年起,每当万家团圆时,唐飞翔一定身在“雪龙”船,与冰川大海相伴。
而在“雪龙”船上和唐飞翔一样习惯了在外过年的人,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雪龙春晚”
三句半、小品、脱口秀、舞蹈……晚饭后,“雪龙”船多功能厅的“雪龙春晚”开场了。整场晚会高潮不断黄光宏,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舞蹈《大王叫我来巡山》拉开了晚会的序幕。直升机组一改往日的严肃,灰谐幽默的表演,惹得队员们开怀大笑;中山站越冬队员王子华一曲深情的《光阴的故事》,唱出了越冬生活的酸甜苦辣,引起了越冬队员的共鸣。“自从罗斯海设立了保护区,我们的生活环境好多了,也没有人来钓鱼了。”大洋队队员改编的小品《钓鱼》,在欢笑的同时让队员们认识到了保护南极的重要性。
(开场舞《大王叫我来巡山》)
此次考察期间,考察队协助新西兰南极信托基金组织在阿代尔角维修了南极重要历史文化遗址镜神寂,承担此项任务的4名新西兰队员也搭乘“雪龙”船回国。为表示感谢,他们在晚会上表演了新西兰传统的毛利舞,充分表达了中新两国间的友好情谊,赢得了队员们阵阵热烈掌声。
(新西兰友人表演毛利舞)
“加班总是到深夜,机器一直轰鸣。和我在难言的小岛走一走璃妃传,直到所有海豹都睡着了也不停留!”歌曲《难言岛记忆》是新站队员改编的歌曲,唱出了新站队20多天在难言岛进行新站前期建设的豪情和友情。队长张体军难掩心中的激动,流下热泪,他说:
能为祖国的极地事业尽一份力,是我一生的骄傲房子斌。
(新站队员演唱改编歌曲《难言岛记忆》)
除夕夜值班
春节期间,考察队正赶往新西兰补给的路上,部分科考队员可以短暂休息一下,但对船员来说天使之争,西风带航行更要绷紧安全这根弦,三副祝鹏涛、水手何群就在驾驶台度过了一个漆黑的跨年夜。
对第二次在“雪龙”船过春节的祝鹏涛来说,今年的春节又只能给家人电话拜年了。虽然有些内疚,但他却自豪地说:“作为一名船员,能参与到我国极地事业这样的重大任务中来,我们真是三生有幸!况且今年赶上了新站选址奠基、南极海洋业务化调查,为科考队员们保驾护航是我们的职责。”
22时,何群准备开始巡视船舶。记者随他进行“雪龙”船春节前最后一次巡视。
“巡视就像为船舶体检,主要是检查船舶的安全情况。”何群说。在泵房,何群拿着手电筒,仔细检查是否存在漏水、火灾隐患等,确认无误后,将信息记录在本子上。
在舵机间,何群仔细查看舵机运转是否正常,有无漏油等安全隐患。巡视的最后位置是后甲板直升机库,何群蹲下身对两架直升机的锁具进行了加固。
(何群正在检查直升机锁具是否绑扎牢固)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来到零时魏千雅,戊戌新年到来。不少考察队员仍在驾驶台“享受”着久违的黑夜,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中国海洋报记者 郭松峤)
坐标:黄海孤岛千里岩
在黄海深处,有一个面积只有0.13平方公里的无居民孤岛。岛上全是岩石,除杂草外,仅有耐寒、耐旱且根系发达的“耐冬花”生长。这就是千里岩。
千里岩海洋站是我国基本的发报台站之一,也是国家海洋局唯一的基本发报站,需要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定时测量海水温度、盐度等信息。
目前全站共8个人,每月3个人驻岛,补给船来的时候,送3个轮班的人上岛,接之前的人回家。在这里,他们长年远离家人,克服艰苦的生活环境带来的困难,按时、准确发出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就如“耐冬花”一样傲雪绽放浩然剑。
(春节前最后一次补给)
这个春节,车豪杰、张辉、冯立达就驻守在千里岩上……
年夜饭
除夕这天,千家万户都在忙着准备年夜饭时,距离青岛50余海里之外的黄海孤岛上,这3名海洋环境观测员仍然在测量、记录水文和气象资料,准时定点发报。
“54868,水温5.7℃,潮位2.51米……”顶着凛冽的寒风,车豪杰在大年三十第二次测量完水温、盐度和潮位等数据后,于14时准时发报。
“我们在国际地面气象台站的代号是54868,我们的监测数据资料不仅要传到北京,还要与世界海洋与气象预报组织共享闻香榭,长期连续高质量的观测,非常重要。”千里岩海洋环境监测站副站长车豪杰说。
(车豪杰与冯立达正在观测,右为车豪杰)
发完报后,3人开始包饺子,准备晚上聚一聚。车豪杰已经记不清是这在岛上过的第几个除夕了,他说:
岛上过年就是单调了点,我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那边爆竹声音都吵得听不清电话。我们就只能坐一块儿聊聊天,叙一叙家常。
“新鲜血液”
艰苦、边远的海洋环境监测站普遍面临工作人员老龄化问题,近些年有不少大学生虽都通过了考试九界佛皇,但最终还是下不了决心上岛。2016年,出生于1986年的冯立达谭文颖,从青岛农业大学毕业后,毅然加入了千里岩海洋站。如今这已是他第二次在岛上过春节了。
冯立达说:
刚上岛时挺新鲜。时间长了就开始扳着指头数日子。
“真是特别想家!已经51天没有回家了。”但是补给船来的时候ca124,冯立达却主动要求留下来继续值守劫机惊魂。
(观测员冯立达在码头等候着补给船的到来)
“为什么要留下来值班?”记者问他。冯立达说:“我们这个岗位,365天24小时都需要有人值班。我最年轻,这个春节就让我来值守吧。”
验潮井和盐温井在山下,每天冯立达要来回五六趟。“遇到大浪天,我们都得用绳子绑着自己干活——怕一个大浪打来人就没了。你见过电影里大风把脸都吹皱了的镜头吧,我有一次遇到台风天下去干活,出门脸就被吹成那样了。”
冯立达继续说:
我们是国家基本发报站,到点就是下刀子都得去。每天从这里,成千上万个数据,被传回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我觉得做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正在记录观测数据的冯立达)
执着与坚守
“爸、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我值班回家再好好陪你们七日复仇。”眼里泛着泪光,冯立达在视频这头说。“你在岛上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视频另一头的父母则一再叮咛。
“我比前辈们已经幸运太多了。现在站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了。去年,台站升级此情脉脉,为岛上安装了光伏太阳能、通信专网。如今在岛上也可以和家人上网联系了郭茂宸。”冯立达说。
“现在站上基本实现了设备自动观测,不需要人出去跑了。岛上也有了塑料大棚,可以吃到新鲜蔬菜了。站部还建起二层小楼,一楼是值班室和厨房,二楼住宿。搬进新楼后,生活条件有了大幅改善。”车豪杰高兴地对记者说。
谈到狗年最大的愿望,车豪杰说:
希望老人和孩子身体健康,平平安安。我们常年不在家,有什么事都帮不上忙,他们的健康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幸福,我们也能少些歉疚。
吃完饺子,3人站在海边,遥望家的方向,齐声大喊:“过年好!”心中满是对亲人、对祖国的祝福和期盼!
(中国海洋报记者 王晶)
坐标:“向阳红10”船
今年春节,“向阳红10”船正在西南印度洋作业区紧张忙碌着。(春节前夕,“向阳红10”科考船工作人员们在西南印度洋作业区向全国人民发来新春问候。)
在科考队员们的努力下,“潜龙二号”完成大洋49航次的首次下潜;科考队首次完成海底地震仪的回收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潜龙二号”历时13小时完成8套宽频海底地震仪的回收工作。项目负责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丘磊博士自豪地表示:“这次回收创造了我国自开展西南印度洋海底地震调查以来的多项纪录:驻底连续工作时间最长——371天;回收率最高——100%;平均每套设备回收作业时间最短——约1.5小时。”
(浙江在线记者 张吉 中国海洋报通讯员 陈斯音)
坐标:中国海警3402船
2月16日,迎着大年初一的第一缕曙光,正在我国南海某海域开展常态化巡航的中国海警3402船棒糖妹,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向国旗敬礼)
“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们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坚守在保卫海疆第一线,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船政委代世刚、船长甄超勇表示,全船官兵将以实际行动向祖国和人民承诺,认真履行职责,坚决维护我海洋权益。
(中国海洋报记者 张向冰)
说到这儿,还要感谢各位记者小伙伴们,新春佳节你们坚守岗位,记录海洋人的别样春节,让我们了解到更多背后的故事,深刻理解海洋人的艰辛与坚守。向你们致敬!
(来源:中国海洋报)
SDTV经略海洋
传播海洋文化
共建海洋生态
微博:SDTV经略海洋
微信:JLHY0531-85852345
记得点个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