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最佳治疗方法不看不知道,原来蜀汉领导人这么憋屈和无奈(一)-胡说三国

不看不知道,原来蜀汉领导人这么憋屈和无奈(一)-胡说三国

原本人们都以为,身为国家一把手或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风光无限,上能征伐四方,建功立业;下能极奢纵欲,享乐人生。但在翻遍《三国志·蜀书》后,突然发现蜀汉的领导人原来过得这么憋屈陈丕显简历,尤其是诸葛亮当政以后。
因为,蜀汉的臣子几乎没有一个让人省心的,不是性格缺陷就是臣僚不和。

刘备在世时,就曾为关羽的“骄于士大夫”和张飞的“不恤小人”伤透了脑筋,直到双方都覆灭也没更改。再者就是诸葛亮和李严,按照刘备的部署,是一文一武两位顾命大臣辅佐刘禅,结果刘备去世没几年慢慢来我的爱,李严就被诸葛亮干掉了。
到了诸葛亮时代,这就更头疼了。最为典型的是魏延和杨仪。魏延“勇猛过人”,初任汉中都督时就天不怕地不怕的,只有曹操能让他正视一下(“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名将相继去世后,就更嘚瑟了,自诩蜀汉第一大将,连诸葛亮都不放在眼里(“延常谓亮为怯”,典型的瞧不起的心态。等诸葛亮去世后,更直接说出“丞相虽亡魔幻风云,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的话),所以史称魏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而杨仪呢,同样不是省油的灯,史称“性狷狭”,心胸狭隘且骄傲自大,颇有老子文臣第一的感觉,即便对后来蜀汉的领导人蒋琬,也是以小弟的身份来看待(以前杨仪担任尚书时,相当于部委某司的司长;蒋琬只是尚书郎,相当于司下属的处长,属于上下级关系),更别说对待其他人了。所以呢,这第一武将与第一文臣没事就掐,还动不动就想拔刀砍死对方。而诸葛亮反复调解,也无能为力,只能感叹“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东森洋片台。

如果只是魏延和杨仪也就罢了暖床宝贝,毕竟只属于“一小撮儿人”,但事实上蜀汉臣僚中但凡有点才华的,都是狂妄和不合群的人。诸葛亮去世后,蜀汉臣僚中有所谓的“三驾马车”之称,分别是北边的汉中都督王平、东边的江州都督邓芝和南边的庲降都督马忠。
王平出身于士兵,又是文盲,虽然能打善战,但“性狭侵疑,为人自轻”,意思就是有自卑倾向,所以性格狭隘、情绪敏感、说话带刺,这样的性格能与同僚处好关系也基本不可能了。因此在曹爽伐蜀时,王平的建议只有刘敏同意,除了别人的能力不足外,估计也有人际关系的原因了。
邓芝呢,是蜀汉杰出的外交家和将领,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蜀汉后期一直镇守江州,为稳定东线局面和巩固吴蜀联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呢,他性格和魏延颇为相似。《邓芝传》记载“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宗预传》记载“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宗)预独不为屈”。意思是邓芝性格骄傲,看不起人(他唯一看的起的就是姜维),而且是个直肠子,说话不知道忌讳,就连大将军费禕都得对他客客气气的,只有宗预敢跟他对着干(是不是颇有点魏延和杨仪的味道)。正因为邓芝的人际关系处的很遭,所以他主要活动的地点都是在东线,没有回中央任职(估计别人也不想让他回去,刘禅也不敢把他调回去)。

蜀汉的“三驾马车”中也只有马忠性格最好,所以在南线、北线以及中央都呆过,只可惜他一直没进入到中央领导人圈子,所以后世才有了蜀汉依靠荆州派、拉拢东州派,打击益州派的说法(马忠是四川阆中人)。
除了上述关羽、张飞、魏延、杨仪、王平、邓芝外,再简单盘点一下其他人物:
法正:蜀汉前期杰出的战术家,但睚眦必报,目无法纪,以前对他有恩的,他能涌泉相报,以前跟他有仇的,他能直接剁了人家;
彭羕:蜀汉前期仅次于法正的战术家,但性格超级狂妄,好嘚瑟,人际关系超级差,连诸葛亮都无法忍受,汪玲露和他关系凑合的也只有庞统、法正和马超(他找马超去抱怨,说明还是看得上马超的);
廖立:蜀汉中期杰出的战略家,但性格狂妄,除了诸葛亮其他人都看不起(“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
李严:蜀汉前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顾命大臣之一,但为人爱慕权力,斤斤计较自己的待遇,被诸葛亮给废了;

刘巴:蜀汉前期杰出的政治家,为人低调,性格应该可以,但与杨仪合不来将门毒女,刘巴担任尚书令时,杨仪是他手下的尚书,但经常有矛盾,后来刘备就把杨仪贬了;
张裔:蜀汉中期的学士和政治家,为政能独当一面,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为人不够公正,气量小,因为儿子受罚就跟多年的好友杨洪闹掰,又和司盐校尉岑述关系不和,以至于不得不由诸葛亮出面写信呵斥;
杨洪:蜀汉中期重要的参谋,全面型人才,懂战略、政治和用人,但为人有点骄傲(从开会时嘲笑何祗“君马何驶”能够看出),人际关系也不怎么好(他不同意张裔担任留府长史,所以好多人都怀疑他有私心,所以人际关系好的话,应该不会被这么多人怀疑);
张存:蜀汉前期的战术家和人物评论家,基本是小一号的庞统(庞统的特长也是战术和人物评论)。杨戏在《季汉辅臣赞》中称赞为“处仁闻计”(处仁是张存的字),张存只活跃在刘备伐蜀这段不长的时间里,但竟获得了以计略闻名的称号,说明其军事造诣实在不低,但和庞统不和,一直对职位低于庞统耿耿于怀(庞统时任军师中郎将,张存为荆州从事)。在庞统中箭去世后,因为诽谤庞统惹怒刘备沈南汐,被免官,不久病死,再没任何表现。
还有更逗的。许慈和胡潜都是掌管蜀汉制度礼仪的学士,总因为谁说的对而大打出手,甚至到了书籍都不相互借阅的地步。孟光和来敏也是掌管制度的学士,前者主修的公羊春秋,后者主修的左传春秋,经常相互攻击对方,而且他们还有个共性:性格耿直,批评人不留情面,结果导致一个官位升不上去,一个经常被贬,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别人都不喜欢他们两个人卷珠帘简谱,他们两个人也不喜欢彼此的搞笑局面。

看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蜀汉政权中,除了这些人,能叫出名字的还有谁?
几乎没有了!
蜀汉人才凋零,本来可堪大任的就不多,结果一个个还骄傲的不行,彼此不服管教,真应了那句话:“小地方的菩萨穷威风”。在这样的人员结构下,蜀汉领导人别说戮力一心北伐中原了,能稳定政局,防止“变生于掣肘之下”就很不错了。真是不当家不知领导的苦啊!
廖立在批评诸葛亮用人时,曾说向朗、文恭都是庸俗的人,结果都身居高位,一个为丞相长史(相当于国务院秘书长),一个为治中从事(相当于省委秘书长);郭攸之,就是一个只会附和的跟屁虫,结果做到了侍中(相当于国务院参事);王连只会压榨百姓清宫大刺杀,结果当上了司盐校尉(相当于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
我们后世分析时,虽然觉得廖立说的都很中肯,向朗、文恭、郭攸之确实没做什么贡献,但他们也有一个优势:人缘好(马谡街亭之战失败时逃亡,向朗隐匿不报,其人缘可见一斑)。从中也能看出诸葛亮用人的标准:稳定压倒一切。如果把那一帮刺头扎推放在一块儿,蜀汉早就炸锅了,怎么能给诸葛亮提供一个稳定的北伐大后方?

也许有人说,人才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不论哪个国家,都有性格不合群的人,全靠领导的用人才干。比如说曹魏的陈群和郭嘉就合不来,但曹操能使两个人各尽所能。在领导力方面,中耳炎最佳治疗方法小编尚未发现蜀汉与魏、吴有什么差距,以后再继续分析。但有一条是显而易见的,魏、吴的人才比蜀汉自觉。在逍遥津之战时,曹魏防守合肥的三员名将张辽、乐进、李典都彼此看不顺眼,但大战在即,李典、乐进能主动放弃嫌隙清鸳,听张辽指挥;周瑜与程普也合不来,但周瑜能始终让着程普;甘宁与凌统有杀父之仇,但甘宁能时常躲着凌统。而蜀汉呢,只有魏延和杨仪似的乱掐,在诸葛亮病逝、十万大军有可能全军覆没的情况下还不忘争权夺利。
至于为什么这样,恐怕还和眼界有关。蜀汉的人才蔽塞于益州这样的小地方,格局太小,眼界太窄,没见过荀彧、郭嘉、荀攸这种命世之才(估计有关羽、张飞的影响在,所以蜀汉的武将普遍比文臣懂得收敛和谦逊),所以有两把刷子就敢自认天下无敌,就非得在小小的公司、部门、办公室里争出个一二三来。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